当前位置:大队
-
c1驾驶证怎么换证
c1驾驶证有效期满前90日内,持身份证、驾驶证、身体条件证明和证件相片三张到核发地车管所领取并写《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表》,一并提交办理换证业务即是,交付十元工本费后领回新的驾驶证。如果你本人有因或在异地不能自己申请办理换证业务时。你可将身份证、驾驶证、县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身体条件(体检)证明和你的证件相片三张一同寄回,委托家人或朋友帮忙办理。 听听别人怎么说: 给你个明确的答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九条规定:“机动车驾驶证有效期分为六年、十年和长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机动车驾驶人在机动车驾驶证的6年有效期内,每个记分周期均未达到12分的,换发10年有效期的机动车驾驶证;在机动车驾驶证的10年有效期内,每个记分周期均未达到12分的,换发长期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所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中记录的准驾车型都同样执行以上规定。 一、凡驾驶证到换证期限的驾驶员,持有效驾照到辖区交管大队申请打印《机动车驾驶员审验、换证表》,并贴一寸照片。 二、持《机动车驾驶员审验、换证表》到车管处指定体检中心进行体检。 三、体检合格者,持表到辖区大队办理审验换证审核手续。大队负责办理人员须签署意见并加盖业务章和经办人章。 四、持大队签字盖章的《机动车驾驶员审验、换证表》、有效驾驶证、一寸照片到就近车管处分所办理换证签章手续。
-
《我有特殊沟通技巧》定档,看90后民警用青春诠释“警色人生”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贾学连)由芒果TV、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联合出品,国韵文化承制的26集现实主义公安题材剧《我有特殊沟通技巧》定档,于11月18日起,每周三、周四在芒果TV全网独播。 沈文帅、张弛执导,范世锜、罗予彤、魏哲鸣、刘烨、董岩磊等主演的该剧改编自晋江文学城青青绿萝裙所著小说《我有特殊沟通技巧》,讲述了某市公安局重案大队刑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侦破了一系列故意杀人、谋财害命、生产制造违禁药物等特大案件的故事,塑造了某市重案大队的重案刑警惩恶扬善、责任担当、为民除害、青春励志的正面形象。 《我有特殊沟通技巧》深入反映公安局基层新一代年轻干警的工作与生活,力求打造鲜活丰满的90后警察新形象。作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这群性格各异的90后警察,面对复杂的警情,抽丝剥茧,处乱不惊,决不轻言放弃,从每一个小事件中挖掘出背后的惊天阴谋,解救了一批深受其害的无辜市民。在充分展现当代青年民警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的同时,深刻描绘出新时代人民警察的精神图谱。 原标题:《我有特殊沟通技巧》定档,看90后民警用青春诠释“警色人生” 值班主任:颜甲
-
啥情况?平遥古城一店员与游客起冲突,具体发生了什么?
2020年11月17日,#平遥县文旅局回应店员与游客起冲突#一事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广大网友们的关注。据悉,11月16日,山西晋中。一名女子称被平遥古城一饰品店店员冤枉偷东西,并被殴打致面部多处流血。对此,平遥县文旅局执法队工作人员告诉@时间视频,已接到相关投诉,事情发生在16日上午11点,当事人已报警,目前双方正在古城旅游警察大队协商处理。 据知情网友爆料说,当事游客不是偷东西,是问了价格不合适,放回去就走了。店员声称游客放的位置不对,并辱骂游客,两人发生口角,进而发生肢体冲突。旁边银饰店店员以为游客偷东西,就来一起对游客(红衣女子)进行殴打。 对此,平遥县文旅局执法队工作人员表示,已接到相关投诉,事情发生在16日上午11点,当事人已报警,目前双方正在古城旅游警察大队协商处理。 原标题:平遥古城一店员与游客起冲突 游客问商品价格不合适放回被冤枉偷 值班主任:高原
-
咋回事?平遥古城一店员与游客起冲突,具体发生了什么?
2020年11月17日,#平遥县文旅局回应店员与游客起冲突#一事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广大网友们的关注。据悉,11月16日,山西晋中。一名女子称被平遥古城一饰品店店员冤枉偷东西,并被殴打致面部多处流血。对此,平遥县文旅局执法队工作人员告诉@时间视频,已接到相关投诉,事情发生在16日上午11点,当事人已报警,目前双方正在古城旅游警察大队协商处理。 据知情网友爆料说,当事游客不是偷东西,是问了价格不合适,放回去就走了。店员声称游客放的位置不对,并辱骂游客,两人发生口角,进而发生肢体冲突。旁边银饰店店员以为游客偷东西,就来一起对游客(红衣女子)进行殴打。 对此,平遥县文旅局执法队工作人员表示,已接到相关投诉,事情发生在16日上午11点,当事人已报警,目前双方正在古城旅游警察大队协商处理。 原标题:平遥古城一店员与游客起冲突 游客问商品价格不合适放回被冤枉偷 值班主任:高原
-
摩托车闯红灯要不要扣分罚款
摩托车闯红灯行为真不少 “摩托车违章行为真不少,大多数人因为存在侥幸心理,有的则是安全意识薄弱,对交通安全知识了解不够。”交巡警大队秩序科,每天处理网络取图时,总看到形形色色的摩托车违章行为,市民闯红灯行为特别严重,有的人在红灯尚未结束时就提前越过禁止线开车,有的在绿灯结束后、红灯已经闪烁3至5秒后还直往前行,有的在黄灯闪烁时不管前方安全是否均往前冲,这些在有电子警察的十字口都会被记录下来。还有的市民不知道按规定车道行车,比如直行时占到右转弯车道上,转弯时又开到直行车道上,哪个车道上人少就往哪个车道上开,根本不管路面标识。而这些,都是违章行为,都会被电子警察拍摄记录。 电子警察能拍下违章 现在电子警察的清晰度很高,不仅能拍下汽车的照片,还能拍下摩托车甚至电瓶车的照片。公安部门曾多方宣传过相关知识,但市民关注程度不高。 交巡警大队提醒广大市民,骑摩托车经过这些路口,要特别当心,按规定车道行车,注意信号灯指示,不能抢红灯、黄灯,特别要注意红灯亮时,要在禁止线内停车,越过禁止线即便停下车,也被记作违章,还要注意尽量不在黄灯闪烁只余下一两秒时超车,尽量不在红绿灯转换时“闯关”,这些都容易被记录成违章行为。很多市民在年检时,得知自己有违章行为不服气,认为自己平时很守交通规则,不应该有违章记录,其实就是犯了上述错。 闯红灯一次处罚200元 “电子警察”引入对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交警对违法闯红灯的行为进行拍照或者录像,如果当场拦下闯红灯的驾驶员,因为有照片作证,驾驶员无法否认,提高处理效率。而没有当场拦下的,可以从拍下来的照片知道闯红灯的摩托车的车牌号码,把车牌号和违法行为输入执法处罚系统,事后要求车主前去处理。 “平时没有收到违章通知,闯了红灯如何知道自己有违章行为?”不少市民提出了疑问。交巡警大队介绍,市民查询摩托车违章行为,可以通过几个途径,一是到交巡警大队一楼服务大厅窗口查询,发现自己有违章可当场接受处理;二是通过交巡警大队网站查询,三是行驶证年检时查清有没有违章行为。如果今后摩托车车主信息库建成,市民还可通过短信或信件收到违章通知,以便及时接受处理。 摩托车闯红灯要处多少罚款也是百姓关心的话题。根据江苏省道路安全实施条例,机动车闯红灯一次处罚200元,摩托车属于机动车行列,违章一次和私家车一样,也处200元罚款。有的市民一年内闯红灯次数在十次以上,所处罚款就要2000多元。 拓展阅读: 闯红灯扣几分 车辆闯红灯怎么查询
-
为什么有人说一百年之前,鱼是取之不尽的?
不请自来! 是的!咱们远的不说!就说说四十多年前的,七八十年代吧! 那时候的所有水面都归大队所有,每个生产队只有三四个小水面鱼塘,到过年前捕捞,然后按人头分鱼过年。 当然分的都是白鲢鱼,草鱼等上等鱼都让队长等干部私分了! 但是,那时候没有太多的化肥农药,更没有化学除草剂等药害,所以每个水域里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鱼类和青虾,泥鳅等! 那时候农民白天挣工分,晚上捕鱼改善生活和补贴家用,但是如果被大队干部发现了,还算是偷鱼,会没收捕鱼工具的!记得有一天吃过晚饭,我跟着父亲去捕鱼,工具是一片:搭搭网!用两根稍长的竹杆连接着网的两端,用力甩出围捕,别看这种网不太大,只要被围在当中,再大的鱼都逃不出去!老父亲负责捕,我手提鱼篓跟着捡鱼。正捕在兴头上,突然一道强光手电筒照着我们两个人,伴随着喊声:干什么的。我一看不妙,撒腿如飞的跑回了家,可是老父亲由于手提着鱼网,跑的慢,被捸个正着,鱼网被没收了,并当着我父亲的面架上稻草烧毁了。 那时候,家里如果来了客人,生在水乡,只要提上搭搭网,出去一盏茶的时间,就能捕捉到三四斤大草虾和鱼。水里简直到处都是鱼虾,根本捕不完! 更有一种我们称之为:次胡呆子(虎头鱼)的鱼,每年淸明节期间,交配产卵,而它们的交配产卵都是在边上的石头缝里,并发出咕咕的叫声。捕捉这种鱼无需任何工具,只要寻声将手伸进去,伸出中指,它就会咬着你的中指不放,顺势一抓就将其捕获了! 现在由于化肥农药以及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在我们面前灭绝的淡水鱼类,就有很多了!如:泥鳅,虎头鱼,青虾,鳑鲏,白鳝,螺蛳等等!感觉现在的鱼类资源,是越来越少了!哪象以前的水域里面的鱼是捕捉不完的! 希望国家尽快出台政策,不能让中华鲟的悲剧再次重演! 本人观点! 这个问题很有趣,鱼类生长的环境无非就是海洋和陆地上的江河湖海,从目前来看,海洋上的个别物种有灭绝现象,沿海鱼类生产量在逐年降低,总体来说江河湖海的鱼类资源破坏性较大,有些物种已灭绝,淡水鱼类资源问题引起了更多的关注。100多年前也就是1920年前后,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那个时候的鱼是取之不尽吗?世界上其它国家也是如此吗?我们先看看现在美国五大湖的鱼类资源泛滥到什么程度。 当小船经过一些水域的时候,鱼群受到惊吓就跳出水面,场面十分壮观,常常是开小船到河中走一趟,回来船舱中鱼已经满了。 ▲用弓箭射鱼,吸引了一些弓箭爱好者前往 从现在来看美国的鱼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然美国在100多年前没有这么多“鲤鱼”,这是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为了清除河水中的浮游生物,从我们国家引进的“亚州鲤鱼”,由于这里环境适宜,并且没有天敌,经过30多年的繁殖,才出现了泛滥。 还有一个原因,鱼本来可以做为我们餐桌上很好的食品,可是美国人天生不爱吃淡水鱼,不能把这些鱼类纳入到下一级食物链,进入生物循环,才导致了鱼类资源过剩。 假如说美国人改变饮食习惯,淡水鱼成为他们的消费食品,每人每天消费2两鱼肉,每年消费0.2*365*3亿人=110亿千克,如果不合理保护,对于美国来说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恐怕也是很困难。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淡水鱼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食品,100多年前生态环境保护的比较好,加之人类的捕捞手段还达不到很高的鱼产量,从人口数量来看,那个年代全国人口也就是4亿人左右,是目前的1/3多,人口少,对资源破坏力较差,鱼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里面掩盖着一个问题,人们对鱼类资源需求较高,消费量较大,但生产力不足,人类的捕捞工具简陋,达不到我们的消费需求,才觉得鱼类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在100多年前,人类的过度捕捞也会导致鱼类资源的枯竭,这还不包括因自然环境的演变而导致河流干涸对生物资源的伤害。 鲤鱼一般二年性成熟,有些个体一年也可成熟。产卵季节随地区而异,4-6月为盛产期。怀卵量因年龄和个体大小而异,15-80万粒不等,体重1斤左右时,怀卵量为10-14万粒,体重2斤左右时怀卵量约为17万粒,2-3年雌鱼的相对怀卵量平均为1234粒/克。卵子产出后,在15-20℃水温下经4-6天即可孵化出苗。 从鱼类繁殖速度来看,产卵量极高,可以达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鱼类在产卵的盛产期,遇天敌较多,包括我们人类的捕捞,会对鱼类的繁殖产生极大的伤害。所以说我们国家对一些河流、湖泊每年在产卵期实施禁捕非常有利于鱼类的繁殖。 由于人类过度捕捞,没有禁渔期,导致物种灭绝,这不仅是产卵期禁捕的事了,还要进行全年的禁捕,才会让鱼类得到休养生息,有利于生物资源得到长远的发展。为此长江实行十年的禁渔期是非常有必要的,相信10年后长江鱼类四大家族会有惊人的产量。 总结一下,100多年前鱼类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的,这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产力水平有很大关系,与一个国家的人口多少也有关,无论什么年代,人类的捕捞是对鱼类资源的过度伤害,人类才是鱼的最大天敌,不仅是过去,还是未来,只有合理地保护好鱼类资源,科学捕捞才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还别说,100年前,世界的鱼类资源还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一个稳定成熟的生态系统里,每个物种都承担着一定的生态位,在较长时间内可以共同推动整个生态系统,对外表现出维持平衡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流动的功能特征。对于海洋、河流、湖泊中的鱼类来说,同样如此。 早在400多年前,荷兰法学家雨果·格劳秀斯就指出“海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于广袤深邃的海洋,人类从最一开始对于它的认知,就来源于食物的获取,很多先人在面对巨大浩瀚的海洋以及其中的众多可以食用的鱼类资源时,难免会发出“鱼是取之不尽的”感慨。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人类对海洋的认知也是非常不全面的,而从中获取食物以及从中得到的利润,仍然是我们利用海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需求能力大大提升,一方面是食物,从渔产品中获取丰富的动物蛋白质,另一方面是从中获取大量的化石能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但对海洋和河流、湖泊的保护来说,就显然没有及时跟进,对其输入的不是保护,而是污染物质,百年来,对于“水域”的保护,是随着污染的逐渐加重才慢慢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 这里列举几组数据。在人口方面,1920年世界人口只有19亿,2018年达到76亿,是100年前的4倍。在渔业产量方面,1920年世界总量不到800万吨,1950年达到2000万吨,1990年突破1亿吨,目前已经达到1.3亿吨每年,比100年前翻了16倍。与此同时,数量更多的渔船、更加先进的船只、更加高效的捕鱼工具、排放更多的污染物,对全球渔业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现在很多地区的鱼类资源,在人类的疯狂捕捞下数量已经大幅下降,有的甚至濒临灭绝,“水域”的承载能力已经抵抗不住人类不断增长的“欲望”了。 从目前的情况可以很容易地推断出,100年前鱼类“取之不尽”的原因。鱼类所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受到了人类的干扰和影响。100年前人类对于鱼类的需求,以及对鱼类种群数量的改变,完全可以依靠自然生态系统和鱼类自然进行调整和恢复,也就是说“你吃多少,鱼长多少”,不会破坏鱼类所在的生态系统。而现在情况完全发生了变化,由于吃和其它方面的利用所需,加上污染物的排放,鱼类种群数量的恢复已经赶不上人类捕捞的速度,有的鱼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更是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长此以往,估计很多鱼类就只能出现在记忆和图片中,供我们想念和凭吊了。捕鱼不要仅仅为了数量,而且更要可持续发展。 你好,这是因为一百年之前,鱼资源非常丰富。 一百年前听上去好像离现在不算太远,但实际上最近这一百年间,人类文明发展的速度太快了,科技到达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同时对自然也造成了很大影响。 一百年前的自然生态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候各种生物资源都比较丰富,鱼类资源也是如此,那时候与本身也非常多,江河湖海各种水域都非常适合鱼类生存,再加上人类捕捞鱼类的方式还不太发达,捕捉的鱼也并不多,所以鱼类就像是取之不尽一样。 过度捕捞大大减少了海洋鱼类的数量。事实上,一个世纪以来,大鱼的数量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二。这些发现来自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该小组仔细分析了全球200多个海洋生态系统模型,以评估1880年至2007年世界鱼类生物量的演变。 科学家们强调了金枪鱼、石斑鱼、鲨鱼和其他顶级掠食者数量的锐减,以及全球范围的连锁反应,影响了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人类对许多物种的灭绝负有责任。地球和海洋都能受到人类的影响。 事实上,一项世界范围的研究表明,在仅仅一百年的时间里鱼类下降了三分之二。这种下降正在加速。这种生物量损失的一半以上(54%)发生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换句话说,是自20世纪70年代工业捕鱼开始以来。 研究人员指责过度捕捞。金枪鱼、石斑鱼、鳐鱼、鲨鱼和旗鱼是消费者的最爱,鼓励渔民追捕这些大型鱼类。他们首先寻找这些高价值的捕获物,然后趋向于耗尽鱼类资源。这些物种中的大量现在面临灭绝的威胁。 这些顶级捕食者的消失会对整个食物链产生连锁反应。它扰乱了猎物物种——小鱼、水母等的种群平衡。 事实上,研究表明沙丁鱼和凤尾鱼的数量在上个世纪翻了一番。该研究还表明,海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在二十世纪发生了全球范围的变化,以前以大型鱼类为主的海洋现在变成了以小型鱼类为主的空间。 这个发现真的让人担心 ,小鱼生命周期短,更容易受到环境波动的影响,以后我们还能捕到多少鱼? 为什么有人说一百年之前,鱼是取之不尽的? 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的来看待,不过可以肯定的说,即便是没人说“一百年前鱼是取之不尽”的我们也应该知道这一情况。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实际上主要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程度、所掌握的科学技术以及环境有无破坏等有关。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她是包括咱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并且绝大部分生物主要生活在地球的表层。 本题中所提到的鱼,就生活在地球上的的江河湖海之中,也就是地球外部的水圈(地球上水圈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分别是:海洋水占96.53%、淡水占2.53%、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0.94%)里,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以我国为例,一百年前也就20世纪初,这个时候的中国处在清末民初,由于晚清的没落和民国初期的军阀割据,年年征战和列强的不断干预,这一时期的社会十分混暖,民不聊生,国内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无论是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教育状况等,都处在相当低的水平,而且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地主和土豪劣绅手里,普通百姓只能通过给地主种田种地维持生计,根本就没有现在这样分工明确的“渔业”,也不可能有所谓的“全鱼宴”,顶多也就是农闲时抓几条鱼打打牙祭而已。 由于清末民初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等都非常的低,社会整体生产力低下,因此对自然的索取就非常有限。以捕鱼为例,只能通过垂钓、刀叉、渔网等传统的方式来获取,效率非常的低,并且由于清末民初人口大约只有4万万多人,大约只有现在的约1/5左右,市场需求较小,因此渔业资源就显得非常丰富。 同时,一百年前以传统的工商业、农牧业为主,对环境的污染也非常的小,不像现在随着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使得陆地上的江河湖泊和大陆架近海水体遭到一定的破坏,使得鱼类的栖息地和产卵地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鱼类资源逐渐被萎缩。 再者,一百年前人类还没有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能力,一些江河没有被人工兴建的工程阻断,鱼类能够正常的洄游产卵保持正常的种群规模,然而现在由于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直接阻断了一些鱼类迁移洄游。以三峡工程为例,三峡工程的兴建直接改变了三峡库区和大坝下游区域的生态环境,大坝直接阻断了鱼儿正常的洄游路径,一些鱼类从此“两地分居”。 总之,鱼类资源的丰富与否,主要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关,只有良性循环才能确保鱼类资源不会枯竭,而“竭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的行为势必会造成渔业资源的枯竭。 举例说明——长江鱼的保护 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我国“黄金水道”长江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白鱀豚、白鲟、鲥、綜等物种已多年未见,中华鲟、长江江豚等极度濒危。 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危机长江水生生物种群繁衍,而且也给渔业生产带来重创。据统计,1954年我国长江流域的捕鱼量约为43万吨,到了80年代锐减至20万吨左右,而近几年基本在10万吨左右。 为了保护长江鱼,我国实施了“两步走”全面实施长江禁捕,分别如下: 第一步: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第二步: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除了实施禁捕外,还将从人工繁育、强化就地保护等方面着手,逐渐使珍稀濒危物种的濒危状况得到明显缓解。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个人意见,首先,鱼取之不尽的意思是能够繁衍下去,代代相传。鱼类想要繁衍无非几点: 1、自然环境良好,适合鱼类生存。100年前环境尚未遭到大肆破坏,鱼类生存环境有保障。 2、没有人为的大肆捕捞,人类之所以大肆捕捞无非利益与饥饿,100年前人们还没有现在如此利欲熏心、也没有条件去大肆捕捞鱼类,因此人为原因也不存在。 3、没有能使其灭绝的天敌出现。 因此个人感觉如果一直保持100年前的状况,鱼类不说取之不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回顾一个世纪以前的1920年,工文明远不及现在发达,江河中没有游走的挖沙船,人类捕鱼大多是为了食用,超市里没有鲨鱼肉,药店里更没有深海鱼油。妈妈对我说,小时候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如果雨水连天,河水漫过堤岸,流到学校操场里,那么就连学校操场都会成为鱼儿的欢乐海洋。说那是的鱼是取之不尽的,我半点都不会疑惑。可惜如今校园边的小河已然干壑,水中即便有鱼儿也因水污染而不一定能够食用。一百年的沧海桑田,还有什么不能改变! 首先感谢邀请 百年前的事没查过,就说说近年来的,在我读小学的时候,九几年吧,六月份晚上我经常去田里抓黄鳝,有时候一晚抓到好几斤。 放星期经常和同村小孩组队去小河里抓鱼,也抓到不少,这些也是童年快乐时光,不帮家里干农活经常被老妈教训。 现在的水田,小河里很难见到鱼啰。 一百多年前, 人类对于海洋鱼类的获取方式上,还处于自然捕捞阶段,人口总数对于鱼类的需求来说,可以达到生物供需平衡。所以鱼类可以取之不尽。 一百多年前, 工业文明才刚刚开始,大规模的海洋石油开采和污染还没有开始,工业污水排放污染还没有开始,海洋的酸化也没有开始。海洋鱼类的生态平衡还没有破坏。所以鱼类可以取之不尽。 一百多年前, 工业文明的气体排放还没有破坏臭氧层,还没有碳排放超标,致使地球升温,导致海洋温度升温,导致珊瑚礁大量死亡,微生物菌群失衡,藻类繁殖过剩。鱼类的生存环境还没有破坏。所以对比鱼类的繁衍速度,还是取之不尽的。 一百多年前, 人类的人口总量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最重要的是捕捞方式,还没有大规模升级,还没有对于鱼类无差别无季节的,无节制的捕捞,给予鱼类有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繁殖生长时间。所以鱼类可以取之不尽。 一百多年来, 总的来说,人类的发展和需求不断扩张,从陆地到海洋,生物大灭绝正在不断加快,地球上的生物正在每年上万种的速度灭绝着。人类正在加速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如果不进行改变,这样持续下去,再过一百年,鱼类将会成为珍惜保护动物。
-
扎根边陲54年 接力守护 “金鸡冠上的绿色宝石”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祖国最北部,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年最低气温零下52.3摄氏度,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被誉为“金鸡冠上的绿色宝石”。驻守在这里的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消防支队,是一支传统积淀厚重、英模典型辈出的森林消防劲旅。建队54年来,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消防支队获省级以上集体荣誉56次,二等功以上69人。 勇猛无畏让大火低头 1987年5月6日,一场火风暴席卷大半个兴安岭,8万多平方公里的林区被大火吞噬。 支队401人第一批进入火场。从5月6日至6月2日,指战员连续拼搏28天,转战大小54个火场。5月7日晚,火场骤起8级大风,携着20多米高的火头“杀”向塔河县盘古——当时是我国最大的贮木场之一,有20多万立方米木材,300多吨位的混合油库,附近有武器弹药库,还有1000多户居民– 危急时刻,时任一大队教导员的张国华把党员组成突击队,阻击火头,其余人员分组分段控制火情。突击队员端着灭火机,义无反顾地冲进火海,风机加到最大油门,水枪手不停地往队员脸上喷水降温。 强大的攻势下,突击队在火势薄弱的地方打开了缺口,其余分组趁势采取“两翼扑打,分兵合围”战术,火头“节节败退”。终于合围了,队员们顾不上休息,在驻地百姓帮助下找到水源,他们嘴唇焦干,有的还起了泡,却先为水枪加水,给风力灭火机加油。 还未来得及擦掉脸上的汗水,第二个火头已向居民区袭来。5米多高的火头已经蹿入西北居民区,房屋一侧冒烟了,队员们提起风机就冲了过去。浓烟呛得人眼泪直流,火焰燎得人直不起腰,十几台灭火机响成一片。 冒着房屋倒塌的危险,突击队爬上屋顶,拼命扑打,有的队员从两侧包抄,有的跪在地上打,全力压制火头–在无畏的勇士面前,大火终于低下了头。 哪里情况危急,哪里就有橘红色从天而降,哪里就会转危为安。现如今,在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消防支队史馆里还保存着一张集体一等功的奖状,记录着那段难忘的历史,警示一代代“守夜人”忠实践行职责。 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消防支队史馆荣誉墙后身“扎根北疆特别能吃苦、不畏艰险特别能战斗、忠诚使命特别能奉献、不负重托特别能打胜仗”红色浮雕大字,是支队多年曲折发展和指战员拼搏进取的队魂,早已融入一代代指战员的血脉中。 2015年,武警森林部队举办“军事训练能手”比武。支队一级消防士汪显宁是代表之一。为了快速提升成绩,别人跑5公里,他就跑8公里;别人负重20公斤,他往背囊多加10公斤重的哑铃。比武中,背囊把后背磨出血,他咬着牙坚持,以10项比武课目95.22的总分荣获第1名。 “类似的事迹在支队不计其数,‘全军好班长,彝族好战士’马日史初5公里跑破支队记录,单杠二练习‘卷身上’卷了500多次不愿下杠的瞿伟,32岁比武夺魁的消防员刘欢–”已经在大兴安岭工作整整30年的支队长林洪友这样说到,“这些年里目睹过战友牺牲,指战员拼命战斗,虽然见得多,但每次都很心疼,这些小兄弟都是好样的,所以我就想保证每次救援战斗后,带他们平安回来。” 据了解,近30年来,支队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有2600多人分别荣立一、二、三等功,2003年,支队所属二大队被授予“灭火攻坚先锋大队”荣誉称号。2006年,支队被授予“扑火模范集体”荣誉称号,三大队被授予“森林灭火英雄大队”荣誉称号,涌现出“舍己救人英雄”沈宏渊烈士、“勇斗歹徒”的韩霜烈士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再苦再累绝不掉链子 森林灭火救援是人与自然的生死抗衡。 2010年4月末,加格达奇林业局罕诺河林场、韩家园林业局陆家店地区相继发生火灾。支队立即就近抽调二大队50名驻防指战员,兵分两路向火场靠拢,一大队、塔河大队200人实施机降,多点进入火场救援,一场阻击战就此打响。 激战中,不少指战员的头发、眉毛被烧焦,衣服被树枝刮破。班长庄云南手持灭火机冲在最前方。新消防员于福来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虽然已近5月,大兴安岭森林里,夜间气温仍在零摄氏度以下。庄班长在我附近靠着树干睡着了,他的右手搭在风机上,左手紧抓着衣领,不知是太冷还是脸上的泡太疼,他时不时发出‘嘶嘶’的呻吟声,这让我突然有些难过–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参加救援战斗,绝不能掉链子。” 54年来,像这样的战斗他们参与过上千次。支队先后有7名同志牺牲在火场一线,长眠在大兴安岭的黑土地上。支队政委苏国明告诉笔者,他们也在转变思想观念,依靠科技,以防为先,走科技兴队、科学救援之路。现在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覆盖率在逐年提高,生态环境已基本恢复。 不仅与火斗争,他们还会与水抗争。2013年,黑龙江流域同江段发生百年一遇特大洪涝灾害,支队星夜出动,千里驰援同江一线,连续奋战28个昼夜,千名指战员像钉子一样钉在大坝上,与解放军和当地群众昼夜奋战,在16.8公里长的八岔堤段上,加筑了1米多高的子堤,为夺取三江决战胜利,保卫沿江重镇及数十万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力量。 扎根边陲的“后浪” 大兴安岭有无边林海,也是中国最容易发生森林火灾的地方之一。为了守护北疆绿色生态屏障,1500多名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最美逆行者”在这里奉献青春。 在201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火灾扑救中,在大子杨山驻防的二中队中队长孙继强和战友们摩托化行军400多公里奔赴前线。与此同时,一架载着数百名灭火队员的米-26直升机,因机降点林茂枝盛无法降落,向支队求援。孙继强火速受领任务,带着10名油锯手直奔火线周边开辟机降点。由于火场形势突变,孙继强和队友们险些被大火吞噬。至今谈起这次救援,孙继强仍心有余悸。“之后我更加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也更加敬畏肩上扛着的责任。”他说。 支队的大部分消防员刚20岁出头,他们累了就躺在潮湿的地上休息。林区温差较大,白天太阳晒得人皮肤干裂,甚至可能中暑,晚上又需要大家簇拥在一起“抱团取暖”。林火大多发生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林区,给养跟不上,一袋方便面、一根火腿肠、一小瓶榨菜就可能是一个人好几天的给养。但正是这群硬气的青年,构筑了牢固的钢铁长城。 原标题:扎根边陲54年 接力守护 “金鸡冠上的绿色宝石” 值班主任:高原
-
县级交通执法改革中,去综合执法大队好还是继续留在公路管理站?
建议选综合执法大队 县级执法机构改革,现在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在县一级成立以交通运输、市场监管、文化旅游、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五个领域为主体的综合执法机构,比如综合执法局,实行“局队合一”,负责县城的综合执法工作;二是下沉各派驻机构执法职能,整合原各站所的综合执法职责成立综合执法中心,建立一支执法队伍。 县级综合执法局(队)一般设置为参公性质,级别多数正科,少数副科。乡镇综合执法中心(队)设置为公益类,以事业代行政执行执法职责,级别一般为副科。按照3月13日公布的新的参公管理审批办法,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下一步按规定将审批为参公管理单位,据此规定,还未参公的县乡两级的综合执法队伍按道理应该都要参公,但考虑到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以及基层的实际,县乡特别是乡镇综合执法队伍还未参公的,下一步调整为参公的可能性不大。一来机构改革才刚完成,本着稳定的原则不太可能大动,二来县乡编制和财政能力有限,能够调整的空间也不大。 不过不管怎么样,综合执法队伍肯定比公路管理站要更实惠。 第一,级别会更高。要么正科,要么副科,而公路管理站很多都是股级。 第二,有参公的可能。机构改革后,已经参公的,原有人员转隶到单位后,原则上按照老人老办法来处理,不改变编制性质,混编混岗使用,有富余编制的,可以通过考试过渡为参公,享受公务员待遇。而公路管理站基本上都是公益类,几乎没有参公的可能。 第三,地位相对更高。毕竟是综合执法机构,职责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 县级交通执法改革中,是去综合执法大队,还是继续留在公路管理站? 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犹豫的,如果有可能,有机会,第一选择就是综合执法大队。不过,困难重重。 行政执法是以县区一级为主的,目前明确的就是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生态环境、市场监管五领域执法机构改革,2019年这五个执法机构的《三定方案》已经印发,人员编制岗位等已经规定清楚。今年机构编制工作的要点,也提到了要严格规范五领域执法队伍《三定方案》的落实,和执法人员的规范管理。由于行政执法机构整合,人员编制较少,超编现象普遍存在,机构编制部门并没有要求“一刀切”限期要求整改完成,而是要求“锁定基数、只出不进、只减不增”,逐步消化。方案已经制定,方法措施也合理可行,相信五大领域行政执法机构的规范运行,在短期内就会有一个大大的起色。 行政执法机构肯定是参公管理的,原来是,今后也会是。去年中组部颁发的“职级并行”五个规范文件中,再次明确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分类方式,将来,行政执法人员转为公务员、使用行政编制,都很有可能。毕竟“局队合一”、以局机关的名义执法,怎么看都像是临时性过渡措施,行政执法,还是要行政单位来承担,最为合理。 公路管理站只是公路局下属的事业单位,承担乡村公路管理、公益服务、养护等职能,管理类行政职能已经划转到交通运输局机关承担,养护职能肯定是改企,推向市场,由政府购买服务代替,唯一剩下的就是公益服务职能,将来大概率会和交通运输局下属的其他事业单位整合,成立服务中心。不管是现在的公路管理站,还是将来成立的服务中心,都是公益类事业单位,没有参公管理的可能。因而两相比较,如果有可能,当然是去交通运输执法大队,而非公路管理站。 只不过原来垂直管理的运管局、公路段、养护站等,都要下放到地方,整体连人带编、带机构、带资产,全部移交给地方政府,归属交通运输局管理。这些单位都是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划转到地方后,唯一合适的地方,就是去综合执法队伍,问题是执法机构只有不到10个编制,编制总数是有明确限制的,怎么可能容纳得下这数个单位的所有参公人员。即使想去执法队伍,困难还是非常大的。交通运输执法改革,和其他四领域执法改革不同,面临的困难是最多的,改革的过程和期限也会更长。 重复执法让运输业不堪负重,物价上涨直接与交通执法有关!呼吁只有一个交警部门执法就够了。去取消其他单位的运输执法资格,势在必行! 去综合执法大队。至于原因是什么,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1.综合执法大队有可能转为参公或者行政编制。 事业单位改革以后,综合执法大队有可能会转为参公单位或者行政单位,因为他们具有行政执法权,如果说在这些单位工作的事业编工作人员由此转变了身份,那么对于这里面的工作人员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从他们的这种转变也可以看出来,转变以后他们更受重视,身份更好。 而公路管理站只是公路局下面的一个科室,它的性质是属于事业单位,里面的工作人员肯定也是事业编工作人员,相对于综合执法大队来说,身份性质就不是太好了。 2.综合执法大队有执法权,而公路管理站只是进行综合管理。 综合执法大队具有执法权,这意味着他们的权力更大一些,而且他们所执法的范围也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意味着他们所在的岗位具有更大的实惠性,油水也更大,这是有执法权的单位所特有的一种隐性福利。 公路管理站只是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综合管理的部门,没有执法权,当然就不是太重要。 3.综合执法大队比公路管理站级别高。 综合执法大队一般都是正科级单位也就是说,综合执法大队队长一般都是正科级领导,而公路管理站只是一个公路管理局下面的二级事业单位,他们的级别顶多是正股级,从级别上看,公路管理站的级别肯定不如综合执法大队的级别高。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综合执法大队在各方面拥有更多的优势,所以建议选择去综合执法大队。 欢迎从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 作者:体制内公开课,用工匠精神专注分享体制内生存底层套路。 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因为本人就在某地公路局上班! 我来给你几点建议: 如果你是公路管理站的一名道路养护工人,那么在改革中可以选择过去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 如果你已经是干部身份那我不建议你去县执法大队。 我来说几个原因: 1.工资待遇方面 公路管理站属于公路局的下属机构,而公路局属于市属事业单位,目前虽然没有了行政执法权,日常只负责国省干线道路养护,但由于是垂管部门,工资待遇套用的标准是市直标准。因此工资会比县级标准高很多。 县综合执法大队属于县交通运输局下属机构,副科级单位,行政级别上较高,但也是属于事业单位,而且还是县属事业单位。由于只是县属事业单位的下属机构,工资套用的标准是县级标准,因此工资较低,总体上没有公路局工资高。 我同事2013年机构改革被划转到县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工资立马比在公路局减少一千左右,公积金每月少了800左右。据转隶的同事介绍,他们过去后的工资比在公路局一年会少了3万左右。 2.职称晋升方面 公路局由于是市属单位,职称晋升的职数都是全市统筹,因此晋升职数充足,每个人只要达到条件基本上都能得到晋升。 而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属县交通运输局下属机构,是县直部门的二级单位,总的职称晋升职数较少,不能做到每人都有机会晋升。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我同事在转隶前已经被聘为技师职称了,而转隶到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后,那边由于没有技师的职数,导致他不能被聘技师,只能聘高级工,工资少了不少。 总之,能不能过去要根据你个人身份来定,如果你是公路管理站的一名道路养护工人,那么在改革中可以选择过去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如果你已经是干部身份那我不建议你去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 这个问题问的?,交通执法改革是有明文规定的。按文件精神,对号入座,不是你想去哪就去哪儿的。当然,如果你是去这两个部门当一把手,那就另当别论了。 无论从工作单位待遇,还是个人发展前途来说,毫无疑问都应该选择去综合执法大队。 县级综合执法大队是属于参公单位,其人员都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而且这些人员工资待遇比较高,它通常是属于正科级单位!特别是综合执法大队这种参公身份,如果有机会和条件,更容易流向公务员队伍,这也是参公单位人员的一大优势。 而公路管理站属于公路局的下属二级事业单位,它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相对来说工资收入也不及综合执法大队,好多公务员可以享受的待遇补贴,公路管理站都是没有办法享有的。况且公路管理站这种二级事业单位,在级别上是根本排不上号的,因此在这种单位几乎没啥政治前途可言,在人们心目中也没啥地位可言。 当然,如果是进入综合执法大队的乡镇执法站所,则应该均衡考量一下了,现在很多乡镇级执法站所,都是属于事业单位,并没有按照参公单位执行。 尽管按照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规定,这些执法站所应该划入参公执行。但是由于事业单位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涉及人员较多,特别是当地县乡财政情况如何,将对这级事业单位的改革起着很关键的影响。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的改革平稳过度,乡镇执法站所的改革,很多时侯都是换汤不换药,依然还是混编混岗的工作状态。但它却是属于副科级单位,相对来说还有晋升提拔的机会!不过它的工作位置可能不及公路管理站,工作生活的条件要相差一些。 所以,正常情况下还是选择综合执法大队为好。如果是进入综合执法大队的下面乡镇执法站所,则可以考虑选择公路管理站。 好了,我就简单的分析到这里,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帮助。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若有兴趣,可以关注【视职场】,将会带给你更多的职场知识,帮助你解决职场困惑。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与观点! 【视职场】青云计划获奖者,优质职场创作者,一个有着20年职场生涯的老司机,专注分享职场知识,解决职场困惑,建构职场关系。 ~~~分享职场知识,快乐职场人生,感谢你点、评、分、转、收! 如果公路管理站也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那就不要去执法大队。单位属性一样的情况下,肯定是选风险小压力小的单位。 如果你是男生,如果你是一个追求精彩人生的人。我个人认为任何一个单位都在浪费你的生命,这些部门都等于在“混吃等死”,不如去企业实实在在发挥一下自己的才干,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当然,如果你只想每日浑浑噩噩,苦等薪水的人,不求上进,只求安稳的人,我想哪个部门都比工厂里好多了! 县交通改革中公路部门去留问题,我看了一下回答都不太贴近基层实际情况。现实中,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让你去哪,你只能去哪里。你就算是县级公路站一把手,也不会给你选择权。 综合执法大队以后是否参公,不清楚。但是基本不会再有参公单位,要么直接转为行政机关。至于综合执法大队人员组成来自整个交通执法部门,条条框框不会少。组建初期,基本老人老办法,工资哪里拿继续哪里发。2021年起不清楚,但是想着事业编制转公务员我看还是算了,年龄、学历、名额都很有限制。留下来公路发展中心,收入也不会变。至于执法,我看没什么值得羡慕、留恋的。天天和驾驶员、摆摊设点小贩、违法施工外来人员打交道没什么好。当然年轻人的想法不一样,45岁以下具备条件的能去执法也不错。 我预计未来以后大综合执法是趋势,就是市政府下属行政执法局执法。应该是统一制服统一性质,当然老人就算了。基层交通系统老的执法人员性质不一,文化层度普遍较低,只能自然淘汰。
-
家属回应驾校教练车祸2学员身亡是怎么回事?什么情况?终于真相了,原来是这样!
7月16日,陕西榆林。塞北阳光#驾校教练开车出车祸2名学员不幸身亡#。事后据其中一位家属回应称,女孩是今年应届生,已经面试了英语教师岗位,还差2天就可以接到分配通知,没想到竟发生了这样的悲惨事故。 7月16日,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麻黄梁镇汽车产业园区产业三路与博览路十字交叉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事故为一驾校教练驾驶一辆小型轿车与越野车相撞,造成一人当场死亡,一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其他人员不同程度受伤的道路交通事故。 据死者家属介绍,刘某某今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事发前与其他几名学员一起乘坐驾校教练的车准备去练习科目三路考内容。事故造成乘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刘某某当场死亡,另外一个学员韩某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7月19日8:53,榆林交警三大队发布《关于网传“7。16”陕西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遭遇车祸当场死亡的情况说明》。 全文如下: 关于网传“7。16”陕西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遭遇车祸当场死亡的情况说明 7月16日16时17分许,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接到市局指挥中心警情指令,在榆阳区麻黄梁镇汽车产业园区产业三路与博览路十字交叉路口发生交通事故,交警三大队队领导和事故处理民警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勘查和处置,同时市交警支队和支队事故科相关领导也赶赴现场。事故为闫*平驾驶陕K1M7*7小型轿车由西向东行驶时,与由南向北行驶的刘*静驾驶的陕K6Y2*1越野车相撞,造成刘*男当场死亡,一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其他人员不同程度受伤的道路交通事故。 7月18日微博用户“貂蝉少女”发布微博就“7。16”陕西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遭遇车祸当场死亡一事疑问办案部门延迟通知家属和至今未认定责任。正处花季的大学生刘某即将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却生命消逝,我们深感惋惜。疑问的情况为:该事故造成陕K1M7*7小型轿车人员伤亡,致无法第一时间获取伤亡人员信息,三大队通过以车找人等多种方式努力,于当晚9点多才确定了刘*男身份后立即与家属取得了联系;事故责任认定,根据法律规定,三大队已委托进行尸表、血醇、车辆技术状态等司法检验、鉴定,待调查取证结束、证据取证全面后,三大队将按法定期限及时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并妥善处置后续工作,事故的详细情况及后续的处置结果,我们将及时向家属送达告知并向社会公布。 原标题:家属回应驾校教练出车祸2名学员身亡 值班主任:李欢
-
家属回应驾校教练出车祸2名学员身亡 陕西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车祸死亡
7月16日,榆林塞北阳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塞北阳光驾校”)一教练开车在榆林市榆阳区榆麻路与产业三路路口向北100米处,与一辆丰田霸道越野车相撞,事故造成一人当场死亡,一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他人员不同程度受伤。 7月18日,身亡驾校学员刘某某亲属称,7月16日15时25分左右,刘某某的母亲将女儿送至塞北驾校门口,大约几分钟后,驾校教练闫某平驾驶白色大众车载着4名学员驶出驾校大门,前往麻黄梁练习科目三路考内容。 “我们娃娃今年刚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是应届毕业生。”刘某某的亲属告诉记者,事故发生后,乘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刘某某当场就死亡了,一个学员韩某某经榆林第三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同乘人员不同程度受伤。 据了解,事故发生后,微博用户“貂蝉少女”发布微博就“7.16”陕西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遭遇车祸当场死亡一事疑问办案部门延迟通知家属和至今未认定责任。 今天(7月19日)早上,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官方微博就此事,发布了一则情况说明: 关于网传“7.16”陕西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 7月16日16时17分许,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接到市局指挥中心警情指令,在榆阳区麻黄梁镇汽车产业园区产业三路与博览路十字交叉路口发生交通事故,交警三大队队领导和事故处理民警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勘查和处置,同时市交警支队和支队事故科相关领导也赶赴现场。事故为闫*平驾驶陕K1M7*7小型轿车由西向东行驶时,与由南向北行驶的刘*静驾驶的陕K6Y2*1越野车相撞,造成刘*男当场死亡,一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其他人员不同程度受伤的道路交通事故。 7月18日微博用户“貂蝉少女”发布微博就“7.16”陕西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遭遇车祸当场死亡一事疑问办案部门延迟通知家属和至今未认定责任。正处花季的大学生刘某即将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却生命消逝,我们深感惋惜。疑问的情况为:该事故造成陕K1M7*7小型轿车人员伤亡,致无法第一时间获取伤亡人员信息,三大队通过以车找人等多种方式努力,于当晚9点多才确定了刘*男身份后立即与家属取得了联系;事故责任认定,根据法律规定,三大队已委托进行尸表、血醇、车辆技术状态等司法检验、鉴定,待调查取证结束、证据取证全面后,三大队将按法定期限及时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并妥善处置后续工作,事故的详细情况及后续的处置结果,我们将及时向家属送达告知并向社会公布。 据了解,事故肇事司机因受伤,正在榆林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 原标题:家属回应驾校教练出车祸2名学员身亡 详细经过事故原因是什么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