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赛
-
道路货运汽车驾驶员技能大赛作为国家一类技能竞赛首次举办
11月14日,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十二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道路货运汽车驾驶员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浙江金华落幕。来自全国21家参赛单位的42名选手经过激烈比拼,最终浙江省交通运输厅获得团体第一名,宁波港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王庆获得个人第一名。 据悉,这是道路货运汽车驾驶员技能大赛作为国家一类技能竞赛首次举办。目前我国有1088万辆公路营运载货汽车,货运驾驶员有1522万人,是交通运输中规模最大、从业人员最多、市场化程度最高、与人民生产生活最密切的子行业,是构建现代综合运输物流体系和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和关键。 大赛为国家一类职业技能大赛,由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主办。大赛采取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理论知识占30%,技能操作占70%。技能操作设置了摘挂装挂、遮盖苫布、更换轮胎、停靠货台和移库停车5个项目。大赛优胜选手将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等称号,并按程序优先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道路货运行业是交通运输行业中规模最大、从业人员最多的行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千千万万汽车驾驶员以路为伴,以车为家,吃苦耐劳,安全驾驶,无私奉献,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大赛中,通过理论和技能比拼,众多优秀选手脱颖而出,展现了道路货运汽车驾驶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风采,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技能报国、交通强国”的时代主题,体现了驾驶员队伍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和赞誉,增强了队伍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激发了从业人员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工作热情。(工人日报记者杜鑫) 原标题:道路货运汽车驾驶员技能大赛作为国家一类技能竞赛首次举办 值班主任:田艳敏
-
近700人齐聚江西争夺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桂冠
新华社南昌11月10日电(记者邬慧颖)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全国选拔赛和决赛10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拉开帷幕,共有696名选手、232个创新创业项目参赛。 本届大赛以“创响新时代,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由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中国残联共同举办。大赛以“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精神为指导,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重点评价指标,选拔和表彰具有社会价值和贡献的创业者。 大赛分为创新项目组、创业项目组和创业扶贫专项赛三大类别,均采取现场路演的方式进行评审。在评分标准上,创新项目组主要围绕项目的产品、技术、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等进行评分;创业项目组主要围绕直接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上下游产业就业规模等进行打分;创业扶贫专项赛则主要围绕吸纳贫困群体或残疾人就业、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贡献等方面评分。 据了解,大赛自2月份启动以来,全国报名参赛且通过资格审核的项目共有43876个,较上一届大赛增加38.4%。全国举办县、区级选拔赛1032场,地市级选拔赛375场,省级选拔赛54场。项目涉及人工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电商扶贫、农业新技术开发等各个方面。 原标题:近700人齐聚江西争夺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桂冠 值班主任:高原
-
2020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职业技能大赛举行
由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举办的“2020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职业技能大赛”分组赛决赛、总决赛暨颁奖仪式,10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举行。 据了解,“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职业技能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三年。今年大赛升级为国家级一类竞赛。大赛设置网络安全管理员和信息安全管理员两个竞赛项目。本次大赛自启动以来就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参赛单位突破2万家,参赛人数超过5万人,超过前两届总和。 在上海举行的决赛分为线下赛和直播赛(总决赛),线下赛采用知识竞赛和技能竞赛形式按项目分别进行。各项目参赛队通过线下赛选拔出前3名,以个人为单位分别进入各项目的直播赛,决出本项目第一名。 10月27日至28日,128名选手对总决赛的12张入场券展开了激烈争夺。最终,网络安全管理员决赛前三甲获得者分别是新奥新智物联网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鹏金所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员决赛前三甲获得者为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公安厅以及湖南省金盾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有限公司。 在10月29日的总决赛中,经过激烈争夺,来自江苏省公安厅的张祎与新奥新智物联网有限责任公司的孙浪涛,分获信息安全管理员和网络安全管理员和两个竞赛项目的第一名。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长黄胜华表示,希望通过竞赛为全国网络与安全从业人员搭建起交流学习的平台,并通过广泛深入的竞赛宣传,让越来越多的民众了解并参与到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中来。 据悉,以上十二强选手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核准后,将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获总决赛两个项目第一名的两位选手,将按程序优先推荐参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原标题:2020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职业技能大赛举行 值班主任:李欢
-
全国农商互联助农直播带货大赛暨湖北赛区决赛在黄启动
9月19日,全国农商互联助农直播带货大赛暨湖北赛区决赛在黄冈市黄梅大剧院启动,以云上节会为媒,黄冈地标优品直播带货日活动同步开启。 受疫情、汛情双重影响,全国农产品产销遭遇挑战,网络直播带货成为当下有效和流行的助销形式。“此次大赛旨在激活不同地域文化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培育一批特色产品品牌,激发市场消费活力。”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刘德成说。 大赛结合黄冈第三届云上“一节一会”,由全省17位网红达人在线推介黄冈地标优品。“希望各位参赛选手和商家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加强行业自律,把好产品质量关,守好社会声誉和市场信誉,助力脱贫攻坚。”刘德成说。 当日下午,参赛的17名网红变身“带货达人”,通过网红直播带货的形式,为黄冈市11个县市区的831个地标优品带货。在长达3个小时的直播时间里,17名网红向粉丝热情推介,直接试吃、试用黄冈的农产品,其中罗田板栗、麻城菊花、黄梅鱼面、蕲春蕲艾等100多种名特优农产品被网红们“炒”得火热。 经过综合评估,塘主晨晨、乡野八妹和木子王其三位“带货达人”获得本次决赛前三名,并入围10月份在江苏南京举行的全国农商互联助农直播带货大赛总决赛。(吴浩 胡小军)
-
庆祝高圆圆获女神大赛冠军 虎扑给工作室送锦旗
直男女神认证!高圆圆获得第五届虎扑“女神大赛”冠军。虎扑特给高圆圆工作室送上锦旗祝贺,锦旗上印有“世界女神千千万,下次没你怎么办”的文字,十分逗趣。 据悉,在举办了五年的虎扑“女神大赛”评比中,高圆圆获得了前四次“女神大赛”亚军,这次终于夺得冠军宝座!
-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 全国大赛组委会:经复核决定撤销
人民网北京7月16日电(记者 白宇)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7月16日发布通报,根据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组委会核查结果,《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违反了竞赛规则中“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规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组对云南省竞赛组委会提供的材料进行了复核,根据大赛规则,决定撤销该项目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收回奖牌和证书。 对于公众关注的相关问题,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表示,正深入核查并将及时通报相关进展。感谢公众的监督。 原标题: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 全国大赛组委会:经复核决定撤销 值班主任:高原
-
又有2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奖是怎么回事?什么情况?终于真相了,原来是这样!
近日,继昆明六年级学生研究结直肠癌获全国奖项,武汉又有两名小学生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奖。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级小学生以“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参加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引发社会关注。 15日晚间,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就“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事发布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大赛组委会根据评委会建议,决定撤销该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15日在官网表示,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进行核查,如发现违反大赛规则问题,将依规严肃处理。 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奖,家长研究方向与参赛项目几乎完全一致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显示,此次引起关注的这名小学生就读于昆明市某小学六年级,参赛项目简介称:利用了高原适应与肿瘤细胞适应的相似性,项目前期利用遗传学比较分析了高原家养哺乳动物和对应平原物种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发现了关键突变基因C10orf67,并构建了C10orf67基因敲除小鼠– 云南一名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这名小学生的参赛项目至少要硕士研究生以上水平才能独立操作,“很明显,六年级学生是无法独自完成的。”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7月13日发表声明称,获奖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记者查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发现,这位家长的研究方向与参赛项目几乎完全一致。 “神童”获奖并非个例,这些奖是如何评出来的? 记者查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历年获奖名单发现,类似的“高大上”中小学生研究项目不在少数。 比如,有两名小学生凭借《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项目获得小学组三等奖。该项目简介中称,用绿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为受试药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脏肿瘤疾病模型中的体内药效。资料显示,两名参赛学生当时分别就读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 “小鼠成果没有几年不可能完成。”昆明市某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 “比赛已经变味儿了。”在中科院昆明某下属研究所工作的研究人员黄某告诉记者,之前有朋友请他帮助孩子参加这项大赛,他帮孩子设计了一个符合其知识能力水平的项目,没想到班主任看过后却连说“太low了”。 “班主任把之前的获奖项目给我看了一下,我大吃一惊,很多项目至少都是硕士、博士才能完成的。”黄某说。 云南省建水县一名连续多年带领学生参赛的崔老师告诉记者,每年获奖名单出炉后,他都会感叹一些获奖作品的水平之高。“比如有小学生研究十分复杂的导航系统,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大力介入,我相信是无法完成的。” 记者查阅大赛评审规则发现,奖项的评审由大赛组委会组织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专家组成评委会。评审规则强调必须由参赛者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并明确要求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参赛者本人构思、完成。 为了防止造假,大赛不仅要求参赛学生做项目时要拍照留痕、留存资料,还在各级比赛中设置了答辩环节。“答辩是在一个封闭场地内进行的,除了专家和参赛学生,其他人不准进入。”崔某说。 记者调查发现,云南省科协邀请的评审专家大多是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深教授、研究员。云南省一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从评审专家的专业背景、资历来看,要甄别出参赛者是否作假、是独立研究还是借他人力量,应该非常简单。 对于评审专家为何没能发现一些参赛作品明显超出了中小学生知识能力范围,赛事组织方没有正面回答,仅称“我们也提倡高校院所对青少年进行支持,大手拉小手,会对青少年有所启发”。 家长为何热衷让孩子参赛? 为什么许多家长热衷于帮助孩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甚至不惜动用各种资源拿奖? 记者调查发现,在教育部取消各类竞赛的高考加分之前,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部分科技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可以在高考中获得加分。与竞争激烈的学科竞赛相比,科技创新类大赛难度相对较低。 昆明市某中学王老师告诉记者,教育部已全面取消了各类竞赛高考加分,今年高校自主招生也取消了。“即便不能直接加分或参加自主招生,把获奖经历写进档案里也更好看。另外,当前很多学生出国留学,国外学校尤其重视素质教育,这些奖项在申请时可以成为履历上漂亮的一笔。” “孩子若有奇思妙想要大力鼓励,创造条件保持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兰文华说,“但若是为升学加分或铺就便捷通道,甚至不惜利用规则漏洞挑战社会诚信底线,就要认真反思教育评价机制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办方必须反思评奖标准和办法。比赛应重视对学生参加创新活动过程的考察,引导学生重视参与过程与体验,而不能只是看学生提交的“成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应健全回避制度,提高评委会专业评审、甄别能力。另外,对参赛项目是否为参与研究、独立研究以及规范署名等问题有更细化的规定。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在15日的声明中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大赛评审规则与程序,强化监管机制,更好引导和规范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延伸阅读: 云南“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等奖被撤销,其父亲发表声明 7月15日,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发布通报。 通报全文如下: 近日,关于质疑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三等奖获奖项目《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网络报道引发社会关注。我们迅速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对大赛评审工作开展全面调查。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就此项目及时进行复审,现将有关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如下: 专家组认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研究报告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学术水平,但其附件支撑材料和调查走访发现的新情况新材料不能充分证明作者独立完成该项目报告的整体设计和撰写。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根据以上情况,评委会建议:该项目研究报告文本撰写不符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2018年修订)》评审原则第三条:“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之规定,撤消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大赛组委会根据评委会建议,决定撤消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感谢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对大赛的关心和关注,并希望对我们的工作继续提出批评和指正。对由于我们工作的失误造成的社会影响表示诚恳的歉意。我们将接受教训,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开展自查自纠,完善机制,加强监管,严格按照大赛的评审规则和程序开展工作,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大赛生态环境。 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其父亲回应:我过度参与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 针对孩子陈某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一事,当事人父亲陈勇彬在科学网(科学网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发表书面情况说明,全文如下: 关于本人孩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获奖项目的情况说明 本人针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情况作出如下说明: 1. 获奖学生为本人儿子,其受家庭环境影响,自幼接触相关科学知识,并形成了浓厚的科研兴趣。 2.孩子根据自身科研兴趣选择了本课题,并在其学校指导老师、父母及所在课题组研究生的共同指导下,通过观察学习和亲自实验操作,获得了该项目主要实验数据,并基本掌握了该项目涉及的基础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未充分掌握及领会组委会发布“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业术语,给广大网友和媒体造成了困惑与误解。 由于我的疏忽与过错,给大赛组委会、工作单位和家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在此,我郑重道歉。同时,我谨代表孩子向大赛组委会提出以下申请:申请上交该项目获得的奖项,并尊重和服从大赛组委会对该项目奖项的处理意见。 在此次舆情中,孩子已经承受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为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作为孩子的父亲,我虚心接受大家的监督与批评,也真诚地恳求广大网友和媒体给予宽容和谅解。 来源:综合界面新闻、北京时间、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人民日报 流程编辑:TF017 原标题:“神童”获奖并非个例,又有2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奖,如何评的? 值班主任:高原
-
【吃瓜围观】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等奖被撤销,“神童”们的奖如何评出?
新华社7月15日消息,近日,云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级小学生以“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参加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引发社会关注。 15日晚间,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就“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事发布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大赛组委会根据评委会建议,决定撤销该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15日在官网表示,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进行核查,如发现违反大赛规则问题,将依规严肃处理。 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奖 家长研究方向与参赛项目几乎完全一致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显示,此次引起关注的这名小学生就读于昆明市某小学六年级,参赛项目简介称:利用了高原适应与肿瘤细胞适应的相似性,项目前期利用遗传学比较分析了高原家养哺乳动物和对应平原物种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发现了关键突变基因C10orf67,并构建了C10orf67基因敲除小鼠– 云南一名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这名小学生的参赛项目至少要硕士研究生以上水平才能独立操作,“很明显,六年级学生是无法独自完成的。”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7月13日发表声明称,获奖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记者查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发现,这位家长的研究方向与参赛项目几乎完全一致。 “神童”获奖并非个例 这些奖是如何评出来的? 记者查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历年获奖名单发现,类似的“高大上”中小学生研究项目不在少数。 比如,有两名小学生凭借《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项目获得小学组三等奖。该项目简介中称,用绿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为受试药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脏肿瘤疾病模型中的体内药效。资料显示,两名参赛学生当时分别就读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 “小鼠成果没有几年不可能完成。”昆明市某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 “比赛已经变味儿了。”在中科院昆明某下属研究所工作的研究人员黄某告诉记者,之前有朋友请他帮助孩子参加这项大赛,他帮孩子设计了一个符合其知识能力水平的项目,没想到班主任看过后却连说“太low了”。 “班主任把之前的获奖项目给我看了一下,我大吃一惊,很多项目至少都是硕士、博士才能完成的。”黄某说。 云南省建水县一名连续多年带领学生参赛的崔老师告诉记者,每年获奖名单出炉后,他都会感叹一些获奖作品的水平之高。“比如有小学生研究十分复杂的导航系统,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大力介入,我相信是无法完成的。” 记者查阅大赛评审规则发现,奖项的评审由大赛组委会组织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专家组成评委会。评审规则强调必须由参赛者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并明确要求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参赛者本人构思、完成。 为了防止造假,大赛不仅要求参赛学生做项目时要拍照留痕、留存资料,还在各级比赛中设置了答辩环节。“答辩是在一个封闭场地内进行的,除了专家和参赛学生,其他人不准进入。”崔某说。 记者调查发现,云南省科协邀请的评审专家大多是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深教授、研究员。云南省一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从评审专家的专业背景、资历来看,要甄别出参赛者是否作假、是独立研究还是借他人力量,应该非常简单。 对于评审专家为何没能发现一些参赛作品明显超出了中小学生知识能力范围,赛事组织方没有正面回答,仅称“我们也提倡高校院所对青少年进行支持,大手拉小手,会对青少年有所启发”。 家长为何热衷让孩子参赛? 为什么许多家长热衷于帮助孩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甚至不惜动用各种资源拿奖? 记者调查发现,在教育部取消各类竞赛的高考加分之前,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部分科技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可以在高考中获得加分。与竞争激烈的学科竞赛相比,科技创新类大赛难度相对较低。 昆明市某中学王老师告诉记者,教育部已全面取消了各类竞赛高考加分,今年高校自主招生也取消了。“即便不能直接加分或参加自主招生,把获奖经历写进档案里也更好看。另外,当前很多学生出国留学,国外学校尤其重视素质教育,这些奖项在申请时可以成为履历上漂亮的一笔。” “孩子若有奇思妙想要大力鼓励,创造条件保持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兰文华说,“但若是为升学加分或铺就便捷通道,甚至不惜利用规则漏洞挑战社会诚信底线,就要认真反思教育评价机制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办方必须反思评奖标准和办法。比赛应重视对学生参加创新活动过程的考察,引导学生重视参与过程与体验,而不能只是看学生提交的“成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应健全回避制度,提高评委会专业评审、甄别能力。另外,对参赛项目是否为参与研究、独立研究以及规范署名等问题有更细化的规定。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在15日的声明中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大赛评审规则与程序,强化监管机制,更好引导和规范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延伸阅读: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其父亲回应:我过度参与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 针对孩子陈某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一事,当事人父亲陈勇彬在科学网(科学网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发表书面情况说明,全文如下: 关于本人孩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获奖项目的情况说明 本人针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情况作出如下说明: 1. 获奖学生为本人儿子,其受家庭环境影响,自幼接触相关科学知识,并形成了浓厚的科研兴趣。 2.孩子根据自身科研兴趣选择了本课题,并在其学校指导老师、父母及所在课题组研究生的共同指导下,通过观察学习和亲自实验操作,获得了该项目主要实验数据,并基本掌握了该项目涉及的基础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未充分掌握及领会组委会发布“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业术语,给广大网友和媒体造成了困惑与误解。 由于我的疏忽与过错,给大赛组委会、工作单位和家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在此,我郑重道歉。同时,我谨代表孩子向大赛组委会提出以下申请:申请上交该项目获得的奖项,并尊重和服从大赛组委会对该项目奖项的处理意见。 在此次舆情中,孩子已经承受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为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作为孩子的父亲,我虚心接受大家的监督与批评,也真诚地恳求广大网友和媒体给予宽容和谅解。 事件回顾: 研究癌症获奖小学生实验记录引争议 近日,2019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项获奖作品引发人们关注。有网友质疑,这项研究工作的水平已经达到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准,但该项目竞赛组别是小学组,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是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某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某,相关展示页面中配有陈某某进行实验的照片。 在网站上展示的部分实验记录中,陈某某这样写道: 2018年1月6日,吕老师带我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陈老师和杨老师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我想研究肿瘤,因为肿瘤太可怕了。 2018年1月9日,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2018年1月10日,(我)还是不太了解基因。 对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3日回应称,此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研究所目前已成立调查组。 原标题: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等奖被撤销,新华社调查:“神童”们的奖如何评出? 值班主任:颜甲
-
【再现医学“神童”】又有2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奖,奖项究竟如何评的?真相是什么?
近日,继昆明六年级学生研究结直肠癌获全国奖项,武汉又有两名小学生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奖。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级小学生以“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参加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引发社会关注。 15日晚间,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就“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事发布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大赛组委会根据评委会建议,决定撤销该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15日在官网表示,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进行核查,如发现违反大赛规则问题,将依规严肃处理。 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奖,家长研究方向与参赛项目几乎完全一致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显示,此次引起关注的这名小学生就读于昆明市某小学六年级,参赛项目简介称:利用了高原适应与肿瘤细胞适应的相似性,项目前期利用遗传学比较分析了高原家养哺乳动物和对应平原物种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发现了关键突变基因C10orf67,并构建了C10orf67基因敲除小鼠– 云南一名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这名小学生的参赛项目至少要硕士研究生以上水平才能独立操作,“很明显,六年级学生是无法独自完成的。”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7月13日发表声明称,获奖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记者查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发现,这位家长的研究方向与参赛项目几乎完全一致。 “神童”获奖并非个例,这些奖是如何评出来的? 记者查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历年获奖名单发现,类似的“高大上”中小学生研究项目不在少数。 比如,有两名小学生凭借《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项目获得小学组三等奖。该项目简介中称,用绿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为受试药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脏肿瘤疾病模型中的体内药效。资料显示,两名参赛学生当时分别就读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 “小鼠成果没有几年不可能完成。”昆明市某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 “比赛已经变味儿了。”在中科院昆明某下属研究所工作的研究人员黄某告诉记者,之前有朋友请他帮助孩子参加这项大赛,他帮孩子设计了一个符合其知识能力水平的项目,没想到班主任看过后却连说“太low了”。 “班主任把之前的获奖项目给我看了一下,我大吃一惊,很多项目至少都是硕士、博士才能完成的。”黄某说。 云南省建水县一名连续多年带领学生参赛的崔老师告诉记者,每年获奖名单出炉后,他都会感叹一些获奖作品的水平之高。“比如有小学生研究十分复杂的导航系统,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大力介入,我相信是无法完成的。” 记者查阅大赛评审规则发现,奖项的评审由大赛组委会组织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专家组成评委会。评审规则强调必须由参赛者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并明确要求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参赛者本人构思、完成。 为了防止造假,大赛不仅要求参赛学生做项目时要拍照留痕、留存资料,还在各级比赛中设置了答辩环节。“答辩是在一个封闭场地内进行的,除了专家和参赛学生,其他人不准进入。”崔某说。 记者调查发现,云南省科协邀请的评审专家大多是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深教授、研究员。云南省一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从评审专家的专业背景、资历来看,要甄别出参赛者是否作假、是独立研究还是借他人力量,应该非常简单。 对于评审专家为何没能发现一些参赛作品明显超出了中小学生知识能力范围,赛事组织方没有正面回答,仅称“我们也提倡高校院所对青少年进行支持,大手拉小手,会对青少年有所启发”。 家长为何热衷让孩子参赛? 为什么许多家长热衷于帮助孩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甚至不惜动用各种资源拿奖? 记者调查发现,在教育部取消各类竞赛的高考加分之前,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部分科技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可以在高考中获得加分。与竞争激烈的学科竞赛相比,科技创新类大赛难度相对较低。 昆明市某中学王老师告诉记者,教育部已全面取消了各类竞赛高考加分,今年高校自主招生也取消了。“即便不能直接加分或参加自主招生,把获奖经历写进档案里也更好看。另外,当前很多学生出国留学,国外学校尤其重视素质教育,这些奖项在申请时可以成为履历上漂亮的一笔。” “孩子若有奇思妙想要大力鼓励,创造条件保持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兰文华说,“但若是为升学加分或铺就便捷通道,甚至不惜利用规则漏洞挑战社会诚信底线,就要认真反思教育评价机制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办方必须反思评奖标准和办法。比赛应重视对学生参加创新活动过程的考察,引导学生重视参与过程与体验,而不能只是看学生提交的“成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应健全回避制度,提高评委会专业评审、甄别能力。另外,对参赛项目是否为参与研究、独立研究以及规范署名等问题有更细化的规定。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在15日的声明中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大赛评审规则与程序,强化监管机制,更好引导和规范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延伸阅读: 云南“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等奖被撤销,其父亲发表声明 7月15日,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发布通报。 通报全文如下: 近日,关于质疑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三等奖获奖项目《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网络报道引发社会关注。我们迅速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对大赛评审工作开展全面调查。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就此项目及时进行复审,现将有关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如下: 专家组认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研究报告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学术水平,但其附件支撑材料和调查走访发现的新情况新材料不能充分证明作者独立完成该项目报告的整体设计和撰写。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根据以上情况,评委会建议:该项目研究报告文本撰写不符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2018年修订)》评审原则第三条:“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之规定,撤消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大赛组委会根据评委会建议,决定撤消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感谢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对大赛的关心和关注,并希望对我们的工作继续提出批评和指正。对由于我们工作的失误造成的社会影响表示诚恳的歉意。我们将接受教训,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开展自查自纠,完善机制,加强监管,严格按照大赛的评审规则和程序开展工作,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大赛生态环境。 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其父亲回应:我过度参与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 针对孩子陈某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一事,当事人父亲陈勇彬在科学网(科学网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发表书面情况说明,全文如下: 关于本人孩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获奖项目的情况说明 本人针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情况作出如下说明: 1. 获奖学生为本人儿子,其受家庭环境影响,自幼接触相关科学知识,并形成了浓厚的科研兴趣。 2.孩子根据自身科研兴趣选择了本课题,并在其学校指导老师、父母及所在课题组研究生的共同指导下,通过观察学习和亲自实验操作,获得了该项目主要实验数据,并基本掌握了该项目涉及的基础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未充分掌握及领会组委会发布“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业术语,给广大网友和媒体造成了困惑与误解。 由于我的疏忽与过错,给大赛组委会、工作单位和家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在此,我郑重道歉。同时,我谨代表孩子向大赛组委会提出以下申请:申请上交该项目获得的奖项,并尊重和服从大赛组委会对该项目奖项的处理意见。 在此次舆情中,孩子已经承受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为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作为孩子的父亲,我虚心接受大家的监督与批评,也真诚地恳求广大网友和媒体给予宽容和谅解。 原标题:“神童”获奖并非个例,又有2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奖,如何评的? 值班主任:颜甲
-
【后续来了】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家长道歉 “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等奖被撤销
针对孩子陈某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一事,当事人父亲陈勇彬在科学网(科学网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发表书面情况说明,全文如下: 关于本人孩子参加全国青少年 科技大赛获奖项目的情况说明 本人针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情况作出如下说明: 1. 获奖学生为本人儿子,其受家庭环境影响,自幼接触相关科学知识,并形成了浓厚的科研兴趣。 2.孩子根据自身科研兴趣选择了本课题,并在其学校指导老师、父母及所在课题组研究生的共同指导下,通过观察学习和亲自实验操作,获得了该项目主要实验数据,并基本掌握了该项目涉及的基础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未充分掌握及领会组委会发布“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业术语,给广大网友和媒体造成了困惑与误解。 由于我的疏忽与过错,给大赛组委会、工作单位和家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在此,我郑重道歉。同时,我谨代表孩子向大赛组委会提出以下申请:申请上交该项目获得的奖项,并尊重和服从大赛组委会对该项目奖项的处理意见。 在此次舆情中,孩子已经承受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为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作为孩子的父亲,我虚心接受大家的监督与批评,也真诚地恳求广大网友和媒体给予宽容和谅解。 【最新消息】 “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等奖被撤销 7月15日,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发布通报,通报全文如下: 近日,关于质疑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三等奖获奖项目《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网络报道引发社会关注。我们迅速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对大赛评审工作开展全面调查。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就此项目及时进行复审,现将有关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如下: 专家组认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研究报告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学术水平,但其附件支撑材料和调查走访发现的新情况新材料不能充分证明作者独立完成该项目报告的整体设计和撰写。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根据以上情况,评委会建议:该项目研究报告文本撰写不符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2018年修订)》评审原则第三条:“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之规定,撤消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大赛组委会根据评委会建议,决定撤消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感谢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对大赛的关心和关注,并希望对我们的工作继续提出批评和指正。对由于我们工作的失误造成的社会影响表示诚恳的歉意。我们将接受教训,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开展自查自纠,完善机制,加强监管,严格按照大赛的评审规则和程序开展工作,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大赛生态环境。 原标题:研究癌症获奖小学生其父发声明道歉并提出上交奖项 值班主任: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