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西洋
-
俄罗斯检方将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列为“不受欢迎”组织
新华社莫斯科7月25日电(记者刘洋)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25日发布公告说,基于对相关材料分析研究,俄罗斯检方将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认定为在俄境内”不受欢迎”的外国非政府组织。 公告说,大西洋理事会在俄罗斯从事的活动对俄宪法制度基础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检方将相关决定发往俄罗斯司法部,以便后者将大西洋理事会列入”不受欢迎”的外国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名单。 根据相关规定,被俄政府列入”不受欢迎”名单的外国非政府组织不得在俄境内活动、开设分支机构、传播信息材料以及与金融机构进行资金及财产交易,参与这些组织活动的人员或面临10万卢布(约合10888元人民币)以下罚款及最高6年监禁刑事责任。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成立于1961年,旨在促进美欧间政治经济合作、维护欧洲集体安全与和平。美国现驻俄罗斯大使乔恩-亨茨曼(洪博培)曾于2014年至2017年间担任大西洋理事会主席。
-
蛤蜊在海滩堆积成山 留下了难闻的气味引发关注
9月21日报道,当地时间2018年9月19日,美国马萨诸塞州雷韦雷,成千上万只大西洋蛤蜊被冲上里维尔海滩,在海滩上堆积成山,并留下了难闻的气味。
-
指鹿为马?虹鳟冒充大西洋鲑 焦点在于对于三文鱼的定义解释
在2014年还被列为“李鬼”三文鱼而遭严打的虹鳟鱼最近火了。因为一份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虹鳟鱼“跻身”三文鱼队列,由此引发了外界的广泛争议。昨天下午,上海市消保委召开首个“消费听证会”,专家、律师、标准制定方、人大代表在同一个平台上针锋相对,围绕三文鱼标准、消费者维权等议题展开了激烈交锋。 □争议 虹鳟鱼是否“滥竽充数” 在这份最新发布的团体标准中,对于三文鱼的定义解释为: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等。引发外界热议的焦点在于,淡水养殖的虹鳟鱼被定义为三文鱼的一种。而号称产出中国“三分之一的三文鱼”、实际则生产虹鳟鱼的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也参与了该团体标准的制定。 标准制定方 标注产地和种名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理事/专家郑维中参与了团体标准的起草,他在现场回顾了起草时所考虑的环节。他认为,三文鱼不是一个狭义的名词,它包括很多种类,三文鱼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没有谁能认定俗名对与错。郑维中表示,从广义的三文鱼来讲,市场上的大西洋鲑、虹鳟和其他鲑鱼类,每年都在以三文鱼名义售卖。 但郑维中也强调,把虹鳟鱼当做大西洋鲑来卖,肯定是不对的,“考虑到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我们在团体标准中已经有对标签和标志的规定,要求标注原料与产地以及种名,比如,三文鱼(大西洋鲑鱼),三文鱼(虹鳟)。” 反对方 两种鱼不能混淆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主任陈舜胜并不赞同把虹鳟鱼列为三文鱼。他认为,虽然在国外一些国家,三文鱼包含虹鳟鱼,但是在中国消费者的心中,三文鱼是狭义的,局限于海水鱼,有洄游习性,而淡水养殖的虹鳟,没有三文鱼的洄游习性。“不同的生长环境对于鱼的影响很大,从这个角度来看,三文鱼和虹鳟是两种鱼,不能混淆。”陈舜胜认为,应该尊重消费者的理解,不应该扩大三文鱼的范围。 场外之音 虹鳟鱼更推荐熟食 挪威海产局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总监博薇娅表示,就消费习惯而言,被广大消费者所熟悉的“三文鱼”是大西洋鲑:“在挪威,三文鱼和鳟鱼被明确定义为两种不同的商品,会用不同的标签去做区分。”渔业专家周卓诚认为,符合国际一般认知的“三文鱼”即海水养殖大西洋鲑,原产于大西洋;相对淡水虹鳟而言,大西洋鲑在生食条件下更为安全。通俗地说,就是新鲜无二次污染的大西洋鲑可以生食,而虹鳟鱼更推荐熟食。 □质疑 不良商家容易“浑水摸鱼” 三文鱼定义之争之所以被消费者高度关注,是由于大西洋鲑和虹鳟鱼截然不同的价格:在水产批发市场,冻品深海三文鱼批发价高达每斤50至70元,而淡水的虹鳟鱼批发价不足30元一斤。团体标准引发的后续消费维权问题就来了:如果虹鳟鱼被列入三文鱼之列,市场会不会因此劣币驱逐良币?消费者花了大西洋鲑的钱买了虹鳟鱼,知情权和选择权如何得到法律保护?消费者答应吗? 消费者 大多数不买账 对于“三文鱼定义之争”,近日由市消保委发起的一份消费者问卷调查显示,消费者并不买账。截至目前,有83%的消费者认为将淡水养殖的虹鳟鱼归入三文鱼类是“指鹿为马”,涉嫌误导消费者。74%的消费者表示,担心将虹鳟鱼列入三文鱼类之后,企业会借此来误导消费者。 律师 消费者维权门槛更高了 市消保委常务委员、上海联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江宪表示,科学上对于三文鱼的争议还没有解决,不能把科学标准和普罗大众对三文鱼的理解做精确区别。他认为,专家的科学精神被不良专家利用了,这容易导致虹鳟鱼被当做大西洋鲑被售高价,这违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元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江海则指出,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一个消费欺诈的概念,在标准没有出台前,如消费者被骗并造成损害,意味着消费欺诈成立。团体标准出台后,虹鳟鱼被纳入三文鱼之列,企业可以模糊地把虹鳟鱼和大西洋鲑混为一谈,相当于企业把自己的责任排除掉了,这意味着消费者维权门槛更高了。 专家 应由政府制定统一名称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教授王亚民一针见血地指出:三文鱼出现这么多争议,和不同企业的利益有关联。最好的办法是大家不要说三文鱼,而是详细标注产地和种名,防止利益争夺。由政府部门出面制定权威统一的名称,而团体标准更多是在行业内部,用以区分。他不建议用三文鱼这个名称,来绑架消费者的认识。 原标题:虹鳟当成三文鱼:八成消费者认为“指鹿为马” 值班主任:李欢
-
真相细思极恐!虹鳟冒充大西洋鲑究竟怎么回事?背后原因及详情毛骨悚然
视频截图 虹鳟风波未过,虹鳟冒充大西洋鲑之事又被曝光,而涉事公司竟是参与制定指虹鳟为三文鱼团体标准的上海荷裕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下称:荷裕公司)。 22日,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荷裕公司悄然修改了产品页。荷裕公司在京东自营旗舰店中的“冷冻烟熏三文鱼”和“冷冻三文鱼刺身”产品都已经增加了“虹鳟”标注。作为京东生鲜分类中的“淡水”“三文鱼”销量排名第一的电商主打商品,这两款商品均拥有5万余条评价、99%的好评度。 据媒体报道,此前荷裕公司该系列商品并未作中文的鱼类种名标注,而是标注了大西洋鲑的拉丁文名称“Salmo Salar”,虹鳟鱼和大西洋鲑鱼完全就是两种鱼,因此这样标注有以次充好的嫌疑。 荷裕公司的“冷冻烟熏三文鱼”产品此前一直只标注为“冷冻烟熏三文鱼刺身”,在京东搜索中靠前,并且还入选了“10款新鲜肥美的鱼肉精选”。 根据澎湃新闻记者实际购入的商品实物外包装,该商品产地为上海市。但与商品详情中所说的“生长于无污染、水温较低的高纬度冷水海域”不同,实际上在中国并没有高纬度冷水海域。 近期引发海内外巨大争议的三文鱼生食团体标准,涉及的只是虹鳟是否可划入三文鱼的商品名之争,尚无企业敢称虹鳟即大西洋鲑,并进行学名上的混淆。 而在商品详情中介绍的“食用方法”中,有两种都是生食。海水养殖的大西洋鲑可以冷冻后生食,而淡水养殖的虹鳟生食则有严重的寄生虫隐患。 另外,据报道,在济南海鲜市场,大西洋鲑近百元一斤,而虹鳟仅售三四十元。 目前,上述两款商品在京东平台均已经下架。 京东相关负责人表示,“日前,《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发布,引发消费者关于淡水养殖虹鳟是否属于三文鱼的较大争议。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我们已暂时下架平台在售的淡水养殖虹鳟,同时对产地、食用建议、养殖方式等产品属性信息未标注完整的产品进行排查,待统一规范销售标准、完善页面介绍后,将再次上架销售,避免出现误导消费者的情况。” 正如京东上述负责人所言,记者发现该平台此前在售的青海龙羊峡等地的国产“淡水三文鱼”产品均已下线。 而对于那些误将该产品认作“大西洋鲑”而购买的消费者,恐怕维权和举证就困难了。 相关阅读 以次充好?虹鳟冒充大西洋鲑公然上架售卖 生食有寄生虫隐患 最近,虹鳟成了吃货们关注的焦点,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十三家公司共同起草的《生食三文鱼》标准正式发布,虹鳟被正式定义为三文鱼。实际上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文鱼”大多指大西洋鲑。那么市场上三文鱼的情况究竟如何? 大西洋鲑近百元一斤 虹鳟三四十元 济南市海鲜大市场,是济南市民购买海鲜的最佳场所,每天早上有很多摊贩销售三文鱼。 21日早上八点半,记者来到海鲜大市场,这时候市场上正热闹,不少摊点都在售卖三文鱼。纹路红白相间,有些商贩还打上了灯光,肉色看起来也没有那么深。记者走访了几个摊位发现,在海鲜大市场,三文鱼的价格不一,有的一条整鱼大约35元一斤,分割之后(去皮去骨去头)的能卖到65元一斤,据介绍是挪威进口的三文鱼。而智利进口的三文鱼价格就更低一些,分割好的肉大约55元一斤。进口三文鱼零售价格也有卖到75元一斤的,稍微差一些的则卖55元一斤。而品相好的三文鱼甚至能卖到100多元一斤。 在一家摊位前,老板介绍,摊位上有两种不同价位的三文鱼,一种是40元一斤的三文鱼,一种是55元一斤的,当记者主动问起40元一斤的是否虹鳟时,老板肯定地回答是淡水虹鳟。 “两种鱼很像,一般消费者很难分辨出什么是大西洋鲑,什么是虹鳟。”老板说。 大多数摊位上售卖的三文鱼至少有两种价位。大多数摊点都是既售淡水养殖的虹鳟鱼肉,也售进口三文鱼肉,不过都不主动提“虹鳟”。虹鳟的价格相对要低很多,价格区间在30元到40元之间,而三文鱼的价格上下区间就很大,根据鱼的产地和新鲜程度,六七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 吃的哪种三文鱼 消费者很少能知道 一家日料店的老板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刚开店时,曾经用过海鲜大市场上的供货商,但是后来发现供货质量并不是很稳定。“如果是整鱼的话,从外观上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但是分割后的鱼无论是肉的颜色还是纹理,都很不容易分辨,虹鳟冒充大西洋鲑的也有。”刘先生介绍。 刘先生介绍,目前他们日料店使用的三文鱼是从法罗群岛进口,整鱼的价格是60元每斤,一整条鱼大概10到15斤。“整鱼价格60元一斤的大西洋鲑已经算是品质非常高的了。”刘先生说。而加工分割之后,去头、去皮、去骨,对外销售的价格则要190元每斤。“中间的损耗也特别大,一只鱼头就有两斤多。”刘先生说。 在刘先生的日料店里,如果三文鱼直接装盘上桌的话,三文鱼的利润能达到50%左右。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日料店都能使用整鱼60元一斤的大西洋鲑,有的日料店舍不得用好的鱼做食材,利润空间甚至能达到60%到70%。 其实,在中国市场上,“三文鱼”并非单指某一种鱼,而是一种商业名称,市场上的大西洋鲑、粉鲑、银鲑等鲑鱼类,也通常以三文鱼名义售卖。 记者询问了几家日料店,他们大多数都表示,三文鱼都是从挪威或者日本进口的,而且都表示三文鱼片是现杀的冰鲜肉。不过记者发现,大多数的日料店都不会介绍三文鱼究竟是大西洋鲑、银鲑、粉鲑,还是虹鳟。如果不是消费者主动询问,很少有日料店会主动介绍三文鱼的种类和来源。 17年间大西洋鲑 国内年消费量增9倍 近几年,食用三文鱼在中国越来越流行,2001年时,中国三文鱼(大西洋鲑)年消费量还只有1万吨,到2017年,就达到了10万吨左右。而这10万吨的消费量几乎可以算作全部进口。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以养殖大西洋鲑的企业东方海洋,年产值也只有1000吨,相比年消费量10万吨的数额,不过是九牛一毛。 根据挪威投资机构的评估,到2025年,中国三文鱼的消费量将达到24万吨。 目前,国内进口的大西洋鲑分为冰鲜和冰冻两种,以冰鲜为主,大约10万吨,而冰冻的数量十分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西洋鲑的第一大进口国就是挪威。大约有55%的大西洋鲑都来自这里,年产量能达到110万吨。其次就是智利。即便是进口的大西洋鲑,也大多数以养殖为主。 另外,有业内人士提到,很多日料店提到三文鱼是从日本进口的,东南亚虽然是大西洋鲑的最大消费地,却不是最大的产地。日本进口的大西洋鲑比较少,大多数是银鲑、粉鲑等,这些在国际惯例上也都可以称为三文鱼。 大西洋鲑的清关价格是7万元左右每吨,进口有9%的关税,13%的增值税,还有每公斤2美元左右的运费。所有的进口大西洋鲑都必须空运过来,从挪威进口,最快也要5到8天,通常都是通过重庆、上海等口岸。与大西洋鲑相比,本土的“三文鱼”虹鳟产量只有其三分之一左右,目前虹鳟的年产量大约是3万到4万吨,价格也比大西洋鲑要低得多,每吨3万到4万元。 虹鳟卖着鲑鱼价 涉嫌价格欺诈 传统意义上的三文鱼(鲑鱼)和淡水养殖的虹鳟鱼有着天壤之别。如果把淡水鱼卖出深海鱼的价格,就存在虚高嫌疑。如果销售者在销售时,只字不提虹鳟鱼,蹭三文鱼的热度,卖着三文鱼的价格,就涉嫌价格欺诈。 很多消费者担心三文鱼概念扩大化后,一些不法商贩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用低价虹鳟冒充大西洋鲑(三文鱼)。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新标准对产品标签作出了明确要求——预包装产品的标签应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如三文鱼(大西洋鲑)、三文鱼(虹鳟)等,让消费者清楚原料鱼来自哪里。 即便虹鳟鱼同属三文鱼大家族,备注虹鳟鱼学名、向消费者告知基本信息,也是基本底线。在不能明确溯源、标明产地,区分天然与养殖的前提下,售卖方若不提示生食风险,就会造成规模越大、隐患就越大的局面。 上海市消保委常务委员、上海联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江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部分不良商家利用了专家的科学精神将两种鱼混淆,是在侵害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 □支一招 三文鱼有哪些类别? “三文鱼”并非单指某一种鱼,而是一种商业名称,市场上的大西洋鲑、粉鲑、银鲑等鲑鱼类,也通常以三文鱼名义售卖。 如何分辨虹鳟和大西洋鲑? 分辨虹鳟和大西洋鲑的方法一般是看纹路和鱼皮。大西洋鲑的脂肪含量较高,白色的线条较宽,而且线条边缘比较模糊。虹鳟的脂肪含量少,所以线条细而且边缘很硬,也就是红白相间很明显。另外,就是从鱼皮上看,大西洋鲑的皮更细嫩一些,表面更亮,而虹鳟的鱼皮颜色更暗一些。 原标题:以次充好?虹鳟冒充大西洋鲑公然上架售卖 生食有寄生虫隐患 值班主任:翟羽
-
生食三文鱼有标准可依吗? 一条虹鳟掀起舆论的浪花
8月1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同三文鱼分会成员单位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上海荷裕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十三家单位共同起草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正式发布: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鱼、银鲑等。 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商定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将备受争议的虹鳟鱼归入“生食三文鱼”,引发各界热议。质疑 虹鳟是不是三文鱼? 2018年5月中旬,在一则水产养殖虹鳟鱼的科技新闻报道播发后,各种声音涌现,有科普知识的,有质疑的——“虹鳟鱼到底是不是三文鱼”、“市面上虹鳟鱼假冒三文鱼”以及“生吃淡水生长的虹鳟鱼存在感染寄生虫的风险”–一时间,“虹鳟”成争议焦点。 国内很多三文鱼养殖企业,养殖的种类都不是或不只是大西洋鲑鱼,还包括虹鳟鱼等品种。而市面销售上,也确实有商家利用虹鳟鱼与大西洋鲑肉质相近的实际情况误导甚至欺瞒消费者,所以民泽渔业作为国内最大的虹鳟养殖企业,更是成为众矢之的。 事件不断发酵,中国渔业协会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5月24日发布公告称,在中国市场上,“三文鱼”并非单指某一种鱼;“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不决定于是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并强调相比较而言野生三文鱼很容易存在寄生虫。 同时,相关养殖企业也公布了一些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此前出具的检测报告等,力图证明企业在养殖和产品品质层面并无问题。 淡水虹鳟能不能生吃? 另一个备受舆论关注的就是寄生虫问题:国产淡水虹鳟,到底能不能生吃?此前,有渔业方面专家提出,虹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三文鱼,并且不建议生吃。 挪威海产局专家博薇娅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挪威,大西洋鲑和虹鳟只要在指定海洋水域以及按照相应标准严格养殖出水的,一般都不再进行检测,可以直接生食。但其它鱼类则必须做相应检测。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表示,寄生虫问题,其实跟养殖管理水平和环境有关。 解答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会长崔和:之所以把虹鳟归于三文鱼,是参考了欧洲国家的一些提法。而且,标准要求外包装的标签、标志要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示例如,三文鱼(大西洋鲑)、三文鱼(虹鳟)。对于寄生虫风险,他说,三文鱼使用流水池和网箱养殖,所养殖鱼不与土层接触,因此能够控制寄生虫感染风险,此外标准对三文鱼养殖原料做出了具体要求,只要做到,就可保证不具有寄生虫风险;至于标准被指“自说自话”,他表示,标准制定时的讨论会上,来自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多家科研院校的数十名专家参与了该团体标准的修改、审核。他还称,这个标准是个团体标准,首要就是用于行业自律、业内共识,目前协会内部已有20余家企业自愿采用、遵守这一团体标准。中国渔业协会方面: 有没有寄生虫也不决定于是否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管理标准、监控严格、水体洁净、饲料优良的工业化养殖三文鱼品质更容易保证,食用也更安全。以国产为例,虹鳟生活在流动的冷水中,寄生虫寄生的几率极低,这与虹鳟的养殖方式有关:一是养殖虹鳟水质要求高,水质清冽,通常在低温流水中养殖(养殖温度12~18℃);二是养殖渔场通过网箱或者其他养殖设施隔离了养殖鱼和其他野生鱼类或水中生物的联系,且完全使用人工颗粒饲料饲养,这些饲料进行经过高温膨化处理,阻断了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同时还需要提到的是,人工养殖的过程都有鸟类防护设施,这种措施也阻断了寄生虫通过鸟类粪便传播的途径。另外,从事实上说世界范围内这个寄生虫没有感染虹鳟的病例报道;其次从该虫本身说虹鳟养殖环境中存在其中间宿主可能性较小,无法完成其生活史。 原标题:[ 解答 ] 虹鳟还是三文鱼?生吃有没有害? 值班主任:李欢
-
看完请别吐!生食三文鱼标准 生吃"虹鳟"寄生虫风险高你敢吃吗?
(视频截图) 5月沸沸扬扬的全民争论之后,“真假三文鱼”之争迎来第二季。 5天前,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正式公布《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明确将虹鳟鱼归入三文鱼。一些业界人士觉得不可思议,斥其是“指鹿为马”,不法商贩或利用该标准更“理直气壮”地以低价虹鳟冒充大西洋鲑。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则强调这是在“倒逼企业严控生产环节”。纷争的背后,是行业寻求自律与规范,还是既得利益者谋求行业规则加持? 1 再正名,再起争论 3个月前的争论肇起于一则新闻,称占国内市场三分之一的三文鱼来自青海龙羊峡。随后网友质疑,称龙羊峡出产的并非根正苗红的三文鱼,而是虹鳟鱼,科普人士指出生吃淡水虹鳟有感染寄生虫病风险。 3个月后的团体标准可谓是虹鳟“正名之战”第二季。 “该标准是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科技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完成的。”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说。 在这份6页的团体标准中,规定了生食三文鱼的检验方法、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对“三文鱼(salmon)”的解释: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 在不少专家看来,三文鱼(Salmon)和鳟鱼(Trout)分别是指不同的鱼类,三文鱼一般指大西洋鲑鱼和太平洋鲑鱼。在此前争论中,不少质疑声指向国内虹鳟鱼养殖企业是在强行“傍大款”。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要求,预包装要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要求在“三文鱼”的商品名之后加注中文正名,如三文鱼(大西洋鲑)、三文鱼(虹鳟)。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向记者表示,此举将进一步造成消费者的误解,“有更多人担心自己吃到假三文鱼”。多位专家均表示,这份团体标准只是一个协会联合几家相关企业发布的小团体内部标准,尚未到行业标准,跟国家标准更毫无关系,没有任何法律效应。 2 是自律,还是利益 从事三文鱼和进口海鲜营销多年的水产专家樊旭兵说,他“曾建议三文鱼分会应称为鲑鳟鱼分会”,标准也应相应称为《生食鲑鳟鱼》团体标准,“这样就不会引起公众的概念混乱,也不会引来争议”。 目前团体标准这一归类,问题矛头也指向了参与团体标准起草的13家企业。记者统计,在除协会外的13家起草单位中,以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为代表的7家企业从事虹鳟鱼养殖,亦有大连瑞驰集团、上海费澳德食品等5家从事包括大西洋鲑在内的海产品生产、加工和经销的企业,以及主营鱼饲料的爱乐水产(青岛)有限公司。 上一轮舆论风波的主要人物: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一家号称亚洲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鲑鳟鱼养殖企业,其董事长应米燕同时出任了三文鱼分会首任会长。根据官方资料,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是原农业部所属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正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组成的近四百名领导成员,大多为水产生产链相关企业。 行业协会牵头带领利益相关的会员企业,对三文鱼的定义进行修改是否客观合理,也引来了巨大争议。公众质疑这是协会为企业卖“生食虹鳟鱼”铺路。崔和称,此次团体标准出台的背景,首先是生食水产品应该有中国标准,而不是一味说进口三文鱼一定是好的。另外,对于中国生产企业来说,从安全角度考虑,无论是理化指标,还是寄生虫、微生物都要做出规定,这是对生产者的一个约束。 3 有标准,能否安全 按团体标准规定,生食三文鱼原料须符合以下条件:应符合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规定,养殖全程应使用人工膨化配合饲料。对于不具备寄生虫源头风险控制措施的原料应当经过以下任何一种方式的冷冻,以杀灭寄生虫:—20°C以下连续冷冻24小时,—35°C以下连续冷冻15小时。 团体标准对生食三文鱼原料的规定是:养殖全程使用人工膨化配合饲料的淡水虹鳟鱼不需要经过冷冻处理。养殖不达标的虹鳟鱼要先冷冻以杀灭寄生虫。 “这种理念导向将会带来更高的寄生虫感染风险。”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CDC)健康教育与检测中心副主任陈韶红说,三文鱼是否感染寄生虫不仅与养殖饲料有关,也与养殖的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尽管使用人工膨化配合饲料养殖,如果饲养环境受到各种动物排泄物污染,也存在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按照《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对出厂检验的规定,要求冷冻和冰鲜产品的每批产品应进行出厂检验,但涉及寄生虫的检验项目仅为感官(肉眼检测寄生虫)。对此,崔和回应说,大部分成虫可以通过肉眼看到,幼虫在切割后也可以被发现。“第一道关让企业自己把控,第二道关还有市场监管。” “以来自挪威的三文鱼为例,每一批三文鱼在出口之前,当地的兽医官都会到三文鱼加工厂进行抽检,三文鱼是否有病、细菌是否超标、三文鱼是否有寄生虫,都在检查的范围之内,检查合格的三文鱼才会被允许出口,每批次三文鱼都会附上一张由当地兽医官签字的合格证,也就是卫生检验证书。如果中国的虹鳟鱼上市时,每批次都能附上当地兽医官签字的卫生检验证书,相信消费者就不会再担心寄生虫的问题。”水产专家樊旭兵说。 【焦点】 虹鳟到底能不能生吃 虹鳟到底能不能算三文鱼,对消费者来说,其实质也就在于虹鳟是否能够生吃。 这次团体标准,对产品标签作出明确规定,要求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让消费者清楚原料鱼来自哪里,知晓产品的商品名及种名。这对于避免引起对消费者的误导,无疑是必要的。可这一技术性操作,并不能掩盖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虹鳟到底能不能生吃,以及相关喂养、运输、销售的过程,又如何保证安全。 虹鳟鱼到底能不能生吃,除了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背书,似乎无明确的权威科研数据支撑。按照专家的说法,“所有海水鱼和淡水鱼都有寄生虫的可能,生吃三文鱼时也要防止寄生虫,但海水鱼的寄生虫种类少,海水的渗透压高,到人类体内往往因环境不合适,不会长成成虫,淡水鱼的寄生虫与人体的生长环境接近”,所以,生吃虹鳟的风险“比海水三文鱼大得多”。不过,这种说法仍只是相关专家的态度,市场监管部门更有必要给出更权威的标准。 在樊旭兵看来,经过几轮舆论论战,应该所有爱吃三文鱼刺身的人,都知道大西洋鲑鱼和虹鳟鱼不是一种鱼了。“至于虹鳟鱼是否可以生食,理论上讲只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都是可以生吃的,只是生吃的风险有多大?消费者可根据虹鳟鱼的营养、口感,以及自己对虹鳟鱼的食品安全是否放心等因素自行决定。” 原标题:协会与企业联手定标 虹鳟成“真三文鱼” 是行业自律还是既得利益者谋求规则加持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