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瓶
-
医院儿科医生私自把大瓶液体分成若干小袋液,违规吗?
违规违什么规,你懂不懂?你一个外行妄图指导内行干活,脑子是不是进水了?而且我跟你说医护人员,假如一包药,一袋水只能用一半,另一半他们是宁愿倒掉也不会重复利用的。你这明显是在带节奏,居心不良。 这样的记者好可怕。 其实你只要问问儿科医生或护士,就能知道答案的。可你不信,你认为人家就是有猫腻。 医患关系的恶劣,很大的责任,也在于你们这些人。 看来你想搞个大新闻呢!不分成小份的你想孩子们晚上去你家敲门啊?不知道儿科剂量和成人不一样吗?医患关系都是你们这群媒体搞坏了 纱布门,缝肛门事件都过去了吗?你们这些没有道理底线的记者没有被追责吧!又敢出来瞎编了啊! 医院里最便宜的就是大输液了,中国没有哪一家医院会把输液分开利用,首先,一两块钱一袋的液体,医护人员冒着被医院开除,被卫生监督部门吊销职业资格的风险把液体分开用,然后能省五毛钱吧,一块钱吧,图什么呀,还冒着这么大的感染风险!换你你干啊? 你这样的记者,除了能编排是非之外,还能干点什么呀?干点正事吧!干点好事吧,别让别人笑话你的父母,养了一个废物 你家吃饭私自一小口一小口的吃,不是一口一锅的吃,也不知道是不是违规。 请问一下这位记者同志:人能不能有点底线。 首先,就事论事,你既然是记者,就应该详细描述事情是怎么样的。不同情况肯定有不同的原因。就好比如你所说的大瓶液体分成小瓶,这是什么液体你就需要明确。假设是药液,那分装的容器是否合格你要明确。售卖的价格是否合适你也要明确,没头没脑的就摔出来一个问题。我很怀疑你作为记者的务实精神和职业素养。现在医疗环境恶劣,有医生医院的责任,有患者的责任,也有媒体的责任,希望如实报道,实事求是。每个医生被砍的背后,都有媒体人看不见的屠刀。 什么意思?分装小袋液体输没有问题啊,儿童本来就是根据体重年龄计算用药,比如这药需要50ml生理盐水溶解,没有50ml的瓶装只能从100ml里分出来配药,不存在问题啊,医院儿科都是这样 这就是制造社会矛盾的人,导致医患关系恶劣的因素,总是在断章取义!凡事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尤其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儿童较小,体量体液都不能够接受那么多的液体量,只能进行少量的,只要药效达到了就行了,再说了,医生护士会换算儿童体重的,不能随便乱给的。一次性大量液体输入,一个是药物稀释达不到应有的浓度效果,第二还会出现充血性心衰的,那么儿童有时候是受不住那么大量的液体的。希望你善良,不要带节奏。 中国的医患矛盾如此之大,其中一部分的记者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常是没有最基本的医疗常识、没有做好采访前的基本功、一味的追求流量; 前些年某记者还出来一些缝肛门等假新闻最后受到处罚,当然只是一小部分记者,绝大部分的记者都是好的,例如在疫情期间,很多记者冒着风险随队进行采访,体现了事件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每一个行业都会有它的黑暗点,不能过度放大,错误点需要努力的改正。就事论事,在儿科领域,绝大部分药品的使用都要按体重来计算,有的药品只能丢弃而有的可以分开使用,我建议你做好基本功,先学习一点医学的基本常识再进行采访好一点,免得出现自我尴尬的局面。 我在综合医院的儿科实习过。成为一个好的合格的儿科医生,重点就是剂量的计算。儿科的患者年龄较小,甚至很多都是小小孩儿。按照医生的医嘱,护士把一个大剂量的药品分装成若干的小剂量,是合规的。儿科医生又辛苦工作又大,患儿不会口诉自己的病状,只会哇哇的大哭。家长听医生的就是了。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其实国内的就医环境已经相当不错了。在一些公知心中的美国,去看一次病你就知道了,怎么回事了。高昂的医疗费会让你天天喊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