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潮
-
保险业应投入改革创新时代大潮 发挥保险业正能量
深化改革是目前全国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对于保险业来说亦是如此,只有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推动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认为,中国保险业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不断拓展保险的功能和作用,在市场化、法治化、国家管理现代化等方面充分发挥保险业的正能量。 周延礼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从较为封闭落后的国家,一跃发展成为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制造业总量和进出口总量全球第一、国际影响力快速增强的大国。但不可否认,我国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开始显现,比如经济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企业创新不足、实体经济债务率高企、全社会资本回报率下降等,这些问题正在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2013年,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72万亿元,总资产达8.29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7.69万亿元,保险市场已经跃居全球第四位。但与此同时,我国保险业开始面临“成长的烦恼”。比如行业增长速度相对趋缓,但是今年1至3月是一个爆炸式的甚至井喷式的增长,达到35%。比如综合竞争力不强、保险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不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等。要解决这些问题,要靠保险自身的改革创新。 一年多以来,保监会在推动保险改革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比如,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投资渠道已经基本放开,2013年2月,债权投资由备案制转为注册制,当年债权计划规模从2941亿元增长到超过6000多亿元。比如,在产品定价上,2013年8月,启动普通型人身险费率改革。“普通型寿险的保费收入高速增长,缓解了保障型人身险产品多年来停滞不前的困境。这说明改革创新的威力很大,保险业自身蕴藏的活力和发展潜力很大。”周延礼说。 周延礼表示,2014年,保监会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场化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力争在以下重点领域取得新的重要突破。 一是建立市场化的准入退出机制。着眼于改变以往的保险机构“野蛮生长”“有生无死”的状况,统筹规划市场准入和市场体系培育。在市场准入方面,适当限定新设保险公司的业务规模,支持设立一批专业性的保险公司。推动区域保险业协调发展,逐步填补有关省市法人机构的空白。 二是深化市场化的费率形成机制。今年,保监会将启动分红险、万能险费率形成机制改革。按照“前端放开定价利率,后端管住准备金评估利率”的思路,力争在2014年底实现人身险费率的全面市场化。在车险费率方面,按照“先条款后费率、先统一后差异”的原则,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分“三步走”,最终实现保险公司根据自有数据开发商业车险条款费率。 三是完善市场化的保险资金运用体制。逐步拓宽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行业范围,完善股权和不动产投资政策和境外投资政策。在现有投资渠道上,按照新的大类资产分类,取消一些不符合市场实际的投资比例限制。探索建立资管产品集中登记交易系统,增强保险资管产品的流动性。 周延礼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金融改革和社会运行形势变化发展很快,保险业的改革创新不会有片刻停息,要实现保险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质的飞跃,能够成为政府、企业、居民管理风险的基本手段,能够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中大有作为。 一是参与构筑社会安全网,提高社会对重大改革措施的承载能力。大力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鼓励保险机构投资养老健康产业,调动国家、企业、个人等多方面力量,运用好政府和市场两种机制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国民幸福安全指数。 二是丰富社会管理手段,服务和支持社会治理法治化。大力发展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环境污染、旅游出行等领域的责任保险。把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政府之间的纠纷转化为比较单纯的经济关系,形成市场化、制度化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 三是完善经济补偿机制,服务经济市场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丰富农险产品,使农业保险成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柱,建立全国性、综合性巨灾保险制度,大幅度提高保险赔付比重。 四是发挥保险资金的特殊优势,服务金融改革和实体经济的建设。比如,在组织体系上,鼓励设立不动产、养老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探索保险机构发起设立私募股权基金;在投资渠道和产品上,探索直接贷款或投资贷款产品方式,发起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增加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促进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协调发展。 我国的经济发展各方面的改革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保险业的改革创新当然也不会停止,未来保险业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保险业的正能量,更好的为政府、企业和居民管理风险服务。
-
未来十年,普通人如何在在科技大潮下获得更好发展?
回答下您的问题,本人虽然资历不深,但一直也在围绕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的工作。之前做智能硬件,涉及物联网、无线通讯、云平台;后来做智慧城市,涉及各种行业的信息化集成;现在做智慧消防,也涉及所说的技术。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你如果问一个人未十年什么比较火,他会轻而易举的回答出来“物联网、大数据、AI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5G、6G等等”,回答真的非常容易,但这些都是一种技术手段,他本身不是一个产品。这些技术需要加上产品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才会有价值。有些技术不是突然发明出来,很早就出现了,但为什么一直火不起来,原因在于没有把技术手段注入生活。只有人民在无形之中使用了新技术,给人们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或者管理的提升,才会有价值。 这个说完,我在回归一下问题,如何分得一杯羹。100个人喊着高科技,但能落地的超不过10人。想分得一杯羹更重要的不是技术本身,是生活本身,看看一个人每天的衣食住行中,哪些方面是需要通过技术来提升生活质量。今年老旧小区改造非常多,也是围绕着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安防问题、消防问题、养老问题、医患问题,有问题的地方就有机会,我以消防来举例。现在家家户户使用的电气越来越多,有人在意过消防安全问题吗;当发生火灾危险,家里有灭火器吗,消防栓有水吗;电动车不能推进住宅,那去哪充电呢。其实有问题的地方就会有机会,技术手段只是让一些问题更加凸显。 全部手打,希望对你或者其他人有所帮助。 首先不要杞人忧天,技术会爆炸式发展,另外如果某个领域想做到如鱼得水,还是有很深的壁垒的。保住工作,可能在科技和经济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国家会想办法保住人民饭碗,至于如何分羹: 首先,如果你想做技术,那么可以找一个领域深入下去, 如果想做市场销售相关,还是建议找一个领域深入下去, 如果想创业,建议也是趁早, 但是最最重要的是要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锻炼自己无比坚强的内心。做一切事有目标性,建设好自己的下限,不设上限。 这个问题问的真是太好了。未来是属于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时代,如果普通人不转变思想,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到那时想找份工作都困难,为什么这么说呢? 记得有这样一条新闻,随着高速公路ETC快速通道的开通和普及,国家撤掉了很多的人工收费站口,取代他们的是一个个冰冷的摄像头。有一位36岁的收费站大姐说:“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这就是温水煮青蛙的典型例子,自以为能干一辈子的“铁饭碗”说丢就丢了。有很多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一个固定的行业,除了那一点机械式的工作技能别的什么都不会。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招呼都不会打一个。那普通人的未来之路在哪里呢? 2020年2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连锁经营管理师、供应链管理师、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呼吸治疗师、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铁路综合维修工和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等16个新职业。这是自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第二批新职业。 未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职业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新科技在淘汰掉许多旧行业的同时,也创造了一批新的就业岗位,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机会所在。 比如大家经常听说的某某网红直播带货销售过亿,某某网络作家自媒体号月收入过万、某某快递配送员日收入几百元等等,这些职业都是新时代科技发展带来的产物。所以我们普通人只要善于运用新科技产品,掌握新兴产业的销售模式,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灵活的大脑,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真的并不困难,甚至有可能从此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时代所抛弃的,永远都只是那些固守己见的人而已。 科技改变了世界的模样,但科技使人类进步。猿人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智力才得以开发。现在科技日新月异,人类有更多手段去改变世界。 根据自己的综合条件,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努力学习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努力加强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不浮夸,踏踏实实的精进成长,选择一个好的团队,努力贡献自己,才可以努力成长自己。这样,时代进步了,我们个人就会跟着团队与时俱进。 先思考科技大潮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拿互联网行业举例,互联网解决的关键点,在于效率和传播途径的突破,是一种工具,或者叫一种方式。某些地区的特产,通过互联网可以快速传播,通过电商的方式缩短交易流程,但特产商品的养殖和生产,这个就是互联网替代不了的内容。 刚需的衣食住行,加上种种实体服务业,从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依然还是维持着自身产业的良性发展。互联网只不过让产业的应用和推广发生了变化。 如果说你从业的岗位,可能会被科技所替代,例如银行的自助系统减少柜台窗口,这个时候其实可以着手做下一步的规划了,原则就是:做科技无法代替的事情,或者说人为因素主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