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吏
-
清朝知府、道台、封疆大吏、提督、总督、巡抚分别是什么官?
这个就涉及到清朝的官制了,很多人看《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的时候,如果不太了解里面人物的官名,那么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那这里就简单的来介绍一下清朝的官制。 清朝设行省、府、县三个级别,对应着现在的省、市、县三个级别。我们先来说一下总督,总督是指管辖一省或者多省的民政,军事的长官,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其中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比较特殊,是管理具体某一项事务的官员。 总督一般为正二品,但是如果加兵部尚书,或者加都察院右都御史,那么就是从一品了,因为六部尚书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就是从一品的。那么哪些人会是正一品呢,就是三殿三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就是正一品的,而六个大学士就是我们俗称的宰相了。 另外值得一说的,九门提督也叫步军统领也是从一品,隆科多担任的就是步军统领。那我们继续来讲巡抚。巡抚也叫抚台,主管着一省的军政与民政,一般为从二品,总督是要比巡抚大的,巡抚一般也兼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这个相代于古代的御史中丞,所以巡抚有时候也被叫中丞。 巡抚有两个属官,分别是承宣布政使和按察使,而承宣布政使简称为布政使,俗称为藩台,主管民政,一般为从二品,按察使俗称为臬台,主管刑名,一般为正三品。那道台又是什么呢? 道台是在省与府之间的官员,专管某一种具体的政务,比如粮道,负责管粮食的,河道,专门管河流的,还有茶马道,盐道,驿传道,管辖的范围不一,有的是管一省的,有的是管几个府的,开始官阶不定,乾隆十八年一概定为正四品。 知府就是府的最高行政长官了,一般为从四品。提督是武官名,全称叫做提督军务总兵官,是各省绿营最高的军事长官,从一品,下面有正二品的总兵,从二品的副将,正三品的参将,正五品的千户。 总督,巡抚,提督都可以称之为封疆大吏。如果您有什么疑问,欢迎评论,我们共同讨论。 题主的问题不准确,他所例举的官职中,封疆大吏并不是具体的职务。下面详述之。 知府。是宋代知某府事的简称。清代的知府,是地方政府中府一级的长官,略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地区、盟或州的一把手。 道台。道台是道员的别称。道台起源于明代,明时,省一级设布政司和按察司,但由于一省地方广大,常常派出布政使的佐官比如左右参政和参议,分驻省内不同地区,叫做分守道,管理钱谷;按察使也派出佐官比如副使、佥事,分驻省内不同地区,叫做分巡道,管理刑名。此外,还有一些因事而设的,如四川盐茶道。分守道或分巡道的长官,就称为道员,也叫道台,他们向省级的布政使和按察使负责,是省与府之间的长官,同时还负有监察地方官员的职责。清承明制并作了一些修改,把原本是临时性差遣的道台,改为固定的实官,并大多还兼兵备道。所以,道台就成了省内几个州府的最高长官,相当于在今天的同一个省内的几个地级市之上再设一个机构。 提督。提督是一省的高级武官,节制全省的武装力量,下设镇、协、营、汛等单位。在沿海和沿江地区,还设有水师提督,专事掌管水军。 总督。地方最高长官,管理一省或数省,并且综理军民要政。略相当于建国初期的各大区,如西南局、中南局的最高首长。此外,还设有专门事项的总督,如漕运总督,河道总督。 巡抚。一省的最高长官,也是综理军民要政。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总督管理数省,但他并不是巡抚的上级,二者是平行的。 上面的总督,巡抚,因总揽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相当于古代诸侯,故而称为封疆大吏。有时候,也把提督以及将军、都统等高级地方官都统称为封疆大吏,它只是一种概括性的说法,并不具有严格的规范。 这个问题要好好掰扯掰扯,弄明白这个,以后穿越回到清朝至少知道出事找哪个当官的。 首先来说,封疆大吏并不是具体的职务,提督、总督、巡抚都能称得上是封疆大吏,道台和知府是省一级以下的职务,因此称不上封疆大吏,纵横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清朝的官职都是怎么回事。 提督 提督跟其他的官职都不一样,提督是武职,全称是提督军务总兵官,是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者水路的提督,陆路的一般就是提督,而水路的会称为水师提督。 是掌管清朝各省绿营的最高军事主官,官阶是从一品,在清朝不同时期各地的数量有所变化,总体上保持在不到二十人左右。 从根本上来说,提督是一个军事职务,是中央派驻在地方的军事单位,提督可以由巡抚兼任,但是不由巡抚兼任的职务不能干预地方的事物。 总督、巡抚 总督和巡抚也能掌管一定的军权,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地方的政务官员,总督和巡抚之间的差别是,总督一般管理某一个片区,是一省或者数省的最高行政掌管,官阶为正二品。 巡抚只掌管一省事务,掌管地域范围比总督要小一些。 但是两者的关系却是很微妙的,两者都是直接对中央负责,并不存在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因此不具体到实际当中,说不准是总督大,还是巡抚大。 尤其是清朝前期,地方军事事务大部分集中在提督手中,总督和巡抚在军事上的影响力有限,然而太平天国运动后,全国的绿营都遭到一定程度的打压,反而是湘军、淮军这样的地方团练成为抵抗的最重要的力量,湘军、淮军中走出的将领被封为总督、巡抚后,也掌握了军权以及地方事权,到这个时候,总督和巡抚的实际权力是大于提督的。 而总督在前期应该是远高于巡抚的,但是后来巡抚可以直接掌控兵权,反而成为削弱总督的工具,中央为了避免某个总督大权独揽,就逐渐增加巡抚的权力,一个省份有总督就没有巡抚,有巡抚就不能有总督,所以,总督一直都是那几个,但是总督的权力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以两江总督来说,正常来说是兼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到清朝后期,安徽巡抚、江西巡抚已不再听命于两江总督,两江总督实际上跟原来的江苏巡抚没有什么区别,而直隶总督是管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的,到最后直隶总督只管河北地区了。 道台(道员) 按照清朝的地方机构设置,是“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本来是没有道台什么事的,清朝初期道员也并不是固定的职务,官阶也不一定,按照道理来说应该是正四品的官员,实际可以达到二品、三品。 是介于省级的总督、巡抚至府级中间的官员,因此,理解起来有些复杂,其实就是一个处理地方专门事物而设置的一个官职,比如这个省有河运,因此就设立一个河道,专门负责河工的,除了河道还有粮道、海关道、茶盐道等等。 但是,道台不完全具备地方政府性质,是清朝省级行政机构职能的补充,只不过在某一时期有可能权力过大,乾隆、嘉庆年间准许道员密奏朝廷,使得权势日益加重。 知府 知府就比较好理解了,掌管一府的政令,是州府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以前的太守,现在的地级市最高行政长官,一般来说属于从四品。 比如清朝古装剧中经常提到的扬州知府、苏州知府就是他了。 封疆大吏不是正式的官名,只清代对最高级别地方官的俗称,一般指巡抚、总督。 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分为几类: ①东北地区是满清的根据地,三省分设将军,负责军政民政。在光绪年间才改革设立东三省总督。 ②在蒙古地区,也是另外制度,又分为内属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等不同 ③其他各“行省”,沿用明代的概念,并不明确叫“省”,而仅以地名称呼。 各行省的最高行政官员,简称巡抚。如浙江巡抚的正式官衔为:巡抚浙江等处地方 提督军务 节制水陆各镇 兼理粮饷。其下有布政使、按察使,分别管理民政和司法。这三位是省领导班子。 省之下分设:府、州、县。 府就是今天的副省级市及省会、经济发达的规模较大的市。州分为直隶州和散州,类似于一般地级市和县级市。县是最基层政府。 一般情况,府辖若干县或散州,直隶州辖县,散州无下辖。知府、知州、知县就是其对应的行政一把手。“知”来自于宋代,以一般中央官衔派负责地方,称“知某某州事”。 在省与府直隶州之间,还有一层职能级别,称道。又分为守道和巡道,分别隶属于布政使和按察使。具体负责某项职能,如粮道、河道等。类似于今天省政府副秘书长兼某几个厅的厅长。 清代在二或三省设一总督,统辖军民。有的省份不设巡抚,由总督兼任。如直隶总督的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总督相当于刚建国实行的大行政区的书记。 提督是一省绿营兵部队的负责人,其下有总兵、副将、参将、游击等。也有专业兵种的提督,如水师提督。有的省份以巡抚兼任提督。提督相当于大军区副司令兼省军区司令,负责野战部队。 除绿营兵外,全国各军事要地又有八旗兵驻防,设驻防将军,并不受总督管辖。相反如果驻防将军与总督同城,一起给皇帝写报告时,将军排在前面。 以上只是大概情况,供小白们了解。 谢邀。知府大约相当于如今的地级市市长;道台大体上相当于如今的副省长;提督是军方大员,大体上相当于如今的军长或省军区司令;总督为分管两到三省军政事务的方面大员,大约相当于建国初期华东局、东北局的一把手;巡抚为一省主官,大约相当于如今的省长。从总督、巡抚到提督,总的可以被称为封疆大吏…… 值得一提的是,总督和巡抚并无相互隶属关系,如果是没有挂兵部尚书衔的总督,级别应该也是正二品,跟巡抚同级…… 问这个问题基本反映题主对清代地方职官制度不怎么熟悉。那我就来浅浅谈一下吧。 1、清代省一级划分与几套班子 清朝是一个多民族政权,为了维持大一统,在各地因俗而治自然是题中之义。 省一级单位就有了郡县省区、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等。题主问的是汉地省去。 清朝的行省有十八个。分别是直隶、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四川。 (汉地十八省) 各省的省级官员一般有将军(都统)、总督、巡抚、提督。 将军是各地八旗驻防部队的最高统领,负责旗内一切事务,其部是各地的战略打击力量。 总督一般加有兵部尚书、都御使衔(一度加过工部尚书衔),和部院大臣一个级别,负责一省或数省军务及大的行政事务,“厘治军民,综制文武”。 (两江总督府) 巡抚一般加有兵部侍郎、副都御使衔(一度加过工部侍郎衔),也属于中央派出官员,负责一省的民政,“抚安齐民,修明政刑”。 提督是各省绿营最高军事长官,统管一省绿营,有自己直属标兵,有维持地方治安、防汛等任务。 如果遇到大事,需要联名奏事,将军、总督、巡抚、提督大体就是这个排序。 布政使、按察使也是省级官员,主要负责各自领域的具体事务。 2、清代地方层级 在省之下就是省级各部门的外派机构:道。道主要分管具体事务,诸如河工、盐法、驿传、海关、屯田、茶马等道。 在地方就是府县,知府、知县,负责地方具体行政事务。 (知府衙门) 在古代皇权不下县,所以在基层就缺乏专门的派出机构,当然这都随形势而定。 总结: 在清代省一级主要有四套班子,将军、总督、巡抚、提督。各省会有区别,比如山西就没有将军与总督,福建就四个全有。 同样省级行政官员布政使、按察使主要负责行政、司法等具体事务。道台主要是这两个部门的派出机构。 在地方上主要就是府县,在县之下基本没有行政机构。 (很重要的命题) 参考文献: 鞠枭磊. 清代州县佐贰杂职官员惩戒研究[D].西南大学,2017. 陆悦.县以下代表皇权的人员?——胡恒《皇权不下县?》读后[J].法律史评论,2016,9(00):324-335. 邹建达. 清前期云南的督抚、道制与边疆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1. 张理想. 清季西北督抚研究(1862-1911)[D].兰州大学,2010. 张新光.质疑古代中国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之说[J].学习与实践,2007(04):87-97.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1.总督大约是现在省委书记,但是也不尽相同。省委书记管一个省,总督一般两个省,还兼管一些军务,省委书记也有兼军区政委的!总督还有漕运、河道总督等专职总督。基本是二品;领兵部尚书衔从一品。 2.巡抚和现在基本一样、管一省民政。基本是从二品;领都察院右督或侍郎衔的二品正衔。现在的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