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采样
-
钟南山:咽拭子机器人已经做了几十个人的采样试验
南都讯 咽拭子机器人采样和人工采样相比有哪些优势?有何推广计划?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3月12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41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机器人采样更加规范,取样的真实性会增加。目前已进行了几十个人的实验,但最终还要看采出来的细胞的符合率。目前核酸检测还是确诊新冠病毒最主要的检测方法。 钟南山说,采样本身就是一个传染途径,而且主要的传染途径还是呼吸道。所以机器人在取样的时候,第一个作用还是在于保护采样人员。另外,人工采样规范性比较差,有时候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差别比加大。鼻拭子和咽拭子的机器人采样比较规范,现在研发出来的机器人采样,基本是同一个规范的采样方法,因此取样的真实性会增加。 钟南山介绍,机器人采样现在已经做了几十个人的试验,最后要看细胞的符合率。如果机器人采出来的细胞的样本与规范采样基本一致的话,那么检测病毒的符合率就会比较高,这需要进一步证实。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吴璇 张沛 王道斌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
钟南山等研发新冠咽拭子采样机器人:一次成功率大于95%
该机器人系统于2月28日正式开始受试者的检测,至今已开展首期20例受试者的临床试验,采集样本80份。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机器人咽拭子采样可以达到较高的质量,一次成功率大于95%。 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公众号“南山呼吸”3月9日发布消息,由钟南山院士团队、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紧急研发的“咽拭子采样智能机器人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该机器人系统于2月28日正式开始受试者的检测,至今已开展首期20例受试者的临床试验,采集样本80份。 钟南山团队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团队通力合作,在病区进行机器人试验。 核酸检查是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检测手段,而咽拭子是目前诊断新冠病毒感染在最主要方法采样方法。目前,新冠肺炎的确诊需要2次阳性检测结果,患者康复出院需要3次阴性检测结果,期间还需要多次例行的生物样本检测。 然而,咽拭子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须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用力呼吸等可产生大量飞沫或气溶胶,具有较高交叉感染的风险。而且,采集咽拭子过程因不同级别的医务人员水平的差异、心理的畏惧、咽拭子采集操作的不规范致拭子质量的差异容易出现假阴性,影响对病情的判断。 针对这一问题,钟南山院士团队提出如何解决新冠病毒患者生物样本采集交叉感染、保证采样质量的方案,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提出了智能化机器人咽拭子采样的解决方案。 除夕过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马上启动防疫应急研发项目,联合沈阳自动化所刘浩教授团队、沈阳术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紧急研发咽拭子采样机器人。春节期间整个合作团队日以继夜地工作,团队成员亲自充当人体受试者开展人体试验研究。 据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官网介绍,刘浩于2010年至今任职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4年-201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感知与机器人实验室(LCSR)从事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医疗机器人及相关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机器人、机器人控制、手术导航、灵巧型器械、医用传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中科院先导专项子课题等。 据介绍,新型智能化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系统由蛇形机械臂、双目内窥镜、无线传输设备和人机交互终端构成。蛇形机械臂具备灵巧精确的作业能力,并且具备与咽部组织接触力感知能力,双目内窥镜提供高清的3D解剖场景,WIA-FA工业无线网络保障了控制指令的实时可靠传输,力反馈的人机交互终端提供操作沉浸感。机器人以远程人机协作的方式,可以轻柔、快速的完成咽部组织采样任务。 3月8日,团队首次为确证阳性病人进行机器人咽拭子采样试验。 近日,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该机器人系统于2月28日正式开始受试者的检测。至今已开展首期20例受试者的临床试验,采集样本80份。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机器人咽拭子采样可以达到较高的质量,一次成功率大于95%,能够利用低于医务人员平均操作力量实现有效的采样且采样力度均匀,受试者咽部均无红肿、出血等不良反应。 该机器人系统被认为可避免医务人员感染、提升生物样本采集的规范性、保证标本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