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禅宗文化
-
佛弟子为了成功不守相关戒律可以吗?
师父好,请问师父,很多时候,机会只有一个,争取成功肯定要你死我活,佛教史上的成功人士应该也是这样九死一生过来的,请问,佛弟子为了成功不守相关戒律行不行? 成功的道路总是逆境丛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成功的方法,佛陀告诉我们不但要努力的无私奉献,服务众生,更需要持好戒律,戒律就是我们世俗里所讲的品德,如果一个没有好的品德,再多的福报也难以承载,中国有句古话叫”厚德载物”,没有道德的人,虽然得到了一点点成功,但这种成功不会长久。所以我们要知道要想成功就要有品德。 世俗中有一段话:小富靠勤奋、中富靠智慧、大富靠品德,这句话怎么样去理解?我个人有这样的体会,小富的人,解决衣食,衣食无忧,他就很满足,只要勤劳就可以了,勤劳的做一名工人,很容易满足;中富呢,做一名有技术的人,当然这个智慧,不是佛法当中所说究竟圆满的智慧;大富的人,是驾驭大众的人,这样的人就要有好的品德,要有人格魅力,他才能驾驭别人。一个人要想做大,必须要有好的品德,才能承载大的福报。 所以说成功的人,离不开持戒,菩萨戒其实就是圆满的戒,你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建议要想成功的人,我建议你受持菩萨戒,菩萨戒的核心内容是断恶、修善,度众生,就是止一切恶,修一切善,而且利益一切众生,这样的人肯定会成功。
-
在家居士持戒要到什么程度?
请问我们在家居士持戒要到什么程度? 在家居士持戒,至少要把五戒的前四戒做好,也就是不要去触犯杀、盗、淫、妄这四个根本罪。这是作为居士来说,最起码的行为准则。 不杀生所对应的就是杀人,杀人里面又分上中下,尤其是不能杀圣人,不能杀父母,这是不通忏悔要堕阿鼻地狱的;再就是不能杀人道的众生,这都是根本罪;如果杀畜牲动物等众生,也会结等流罪,未来必有报,因果不虚。 不偷盗戒的持犯跟动机有密切关系,关键在你千万不能起盗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绝不能占为己有。佛陀制盗戒数量是五钱以上,那我们现在讨论五钱到底有多少呢? 在古代摩揭陀国,因为大家都很有道德秩序,盗五钱就触犯了国家刑律,是要斩头的。所以佛陀根据摩揭陀国盗五钱就要斩头的这样一个判例,来规定一个修行人如果盗五钱就破盗戒这个根本戒。 这个五钱如果转换为中国货币的话,在原来唐代是十六两银、而至于现代是多少元,那就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具体数量的差别还是莫衷一是。我们可以理解为五元人民币,这样我们对盗戒就可以严格要求一些,哪怕盗五元人民币都不行。 不邪淫戒,指居士可以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组建家庭,一夫一妻,不允许在这之外去寻找一种感情,如果那样就是破此根本戒。 这一点其实本质上也是保护众生、尤其是保护自己的非常重要之举措。现在世界上艾滋病已经泛滥到了非常骇人听闻的地步了,可见邪淫的可怕。有些人真是不能洁身自好,结果引祸上身,后悔莫及。 我们一定要管得住自己,因为现在真是人欲横流呀,有时候一个通讯工具比如一个手机,接个短信都会夹杂诲淫诲盗,那这个现象真是太可怕了,所以我们念佛行人一定一定要把好这一关。 不妄语戒首先对治的就是在修行层面你不能没有证到什么果位,而妄说证到某一果位了。 说自己证到初果呀,证到二果呀;没有得念佛三昧自己妄说得念佛三昧了;没有什么鬼神找你,你妄说我由于道德神通很厉害,鬼神都来听我说法,鬼神来护我的法,那说这些就是犯到了大妄语,不通忏悔。 但如果一般的犯小妄语,比如未见言见,见言不见等,这些说谎的小妄语还是可以忏悔的。 所以说杀、盗、淫、妄这四条根本戒,我们要把它持好。 要知道我们念的这句佛号是由阿弥陀佛圆满无碍的清净心中流现出来的,因阿弥陀佛无量劫以来,不仅没有犯任何的过失,甚至连贪嗔痴慢疑的念头都没有,是清净到极点而庄严成就的这句六字万德洪名。 所以我们也应该要用比较清净的心来念,才能够跟这句名号得到极大程度的感应。 如果我们说自己是念佛行人,但杀盗淫妄,五毒俱全,请问你是怎么去念的佛呀?这种人,心极度散乱,就好像八级台风中的一根蜡烛,那很可怕呀,佛号就肯定念不下去了。 尤其在这种五欲六尘诱惑很大的时代,持戒一定是我们修行人必须要好好去做的一个科目。一个不能去持佛戒的修行人,你怎么能说你是佛教徒啊? 有的人贪心很重,一方面不想去持戒,五欲六尘杀盗淫妄,样样感官的痛快都要得到,同时又要想成佛,请问世界上哪有那样的事情呢? 所以我们说持戒,底线就是这四条性戒,杀盗淫妄。而为了保护不犯性戒,还需要建立一个遮戒来作为保护系统,那就是不饮酒。 因为酒能乱性啊,你一饮酒,就丧失理性,没有控制能力,那前面杀盗淫妄四性戒你都犯了还不知道呢!等酒醒之后才明白,一看哎呀,就后悔莫及。而由于醉酒所犯的杀盗淫妄的因果责任那是照样负,一点都逃不掉啊。 持戒本就是来约束我们的烦恼的,而这约束正是要解放、成就我们的法身慧命的,所以有一分持戒,就能对治一分烦恼、透显一分智慧、获得一分利益。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大安法师讲净土
-
修行人莫错因果,要从心中断恶因恶缘
修行之人,勿错因果,千万莫以为行小恶之事,可用善行来后补。要知道,即便菩提树下种荼蘼,荼蘼亦会开花。在落因之前,便应想到相应的果报。 在因果定律中,从无功过相抵之说。种下什么因,便结什么果,无论善恶大小,终有相报之时。故修行人千万莫存侥幸之心,要从心中断了恶因恶缘,才能积累功德,破迷开悟。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南华禅寺
-
修忏悔发心回向
众生因自我我慢不敬畏所造的杀业恶业所造成共业的反扑很难翻转,但是可以改变别业。通过忏悔诵经茹素发心回向他人,包括家人社区社会国家和一切众生,从中明白生命共同体的因缘。从中修忏悔发心回向改变别业的同时懂得因缘,接受共业也接受别业。什么事情都不是偶然发生,在必然发生的事情当中要多为大众公众发心。通过忏悔离开因自我自私我慢所造生起的反扑与敌对,从改变别业而影响到共业。 原标题:华平法师法语开示 转自微信公众号:此处当观
-
如何才能真的得佛力加持,利益有情?
善士问: 看到一切众生迷惑颠倒,生起了救度之心,但是和别人说佛法时不对机,不能善巧方便,如何才能真的得佛力加持,利益有情?想度一个人,是不是得观察到这个人宿世的因缘果报啊?而不是简单地对一个人。请恩师慈悲开示,感恩恩师。 来生法师答: 一个成熟的苹果,对任何人都有大小不同的好处。如果一个苹果还没有成熟,对任何人都不一定有好处。 原标题:来生法师开示06 转自微信公众号:般若心
-
诵经念佛还需要给万姓祖先回向吗?
善信问: 师父慈悲,阿弥陀佛!我每次诵经念佛,都回向给我的堕胎婴灵,冤亲债主,自家祖先以及所杀所食所害的众生,除此之外,还需要给万姓祖先回向吗? 觉火法师开示: 嗯,的确有问题。 学佛人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回向,还要懂得怎么回向,师父建议你好好学习普贤菩萨的”普皆回向”。不要自作主张或者主观臆造出所谓的”鬼神回向””猫狗回向”还有什么”红孩儿回向”等等,同时也不要宣传此等鬼神思想来误导大众,断大众法身慧命。阿弥陀佛! 原标题:觉火法师答善信问【02】 转自微信公众号:光明遍吉
-
什么叫修行人?真正的修行人
师父吉祥,请问什么叫修行人? 广义讲,着力于学习践行大道,修炼自己,让生命走向更佳状态更高境界的人,皆可称为”修行人”。故此,”修行人”并非仅限于佛教,像道教、天主教、印度教等,皆有修行人,只是大家层次高低不同罢了;也并非仅限于出家人,在家人也可以是修行者,而且也可以有很好的修为。当然,一般情况下,人们通常会偏指专志用功修炼的出家人。 若依照佛法,修正、转化自己身口意三业的人,即是佛教修行人。我们评判一个人修行与否,应该着重观其实质。若不好好学修正法,不从心地用功夫,即使披剃出家,外表道貌岸然,甚至身居要职,名满天下,粉丝无数,也非真修行人。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深圳东山寺
-
俗事太忙没时间修行怎么办?佛弟子如何在家修行?
之前有人问我一个问题。他说俗世太忙了没空修行,怎么办?当他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心里就知道,他对修行没有正确的理解。因为修行就是在生活里面修。 我估计他可能把修行理解做远离这个世间,躲避这个世间。或许是认为应该闭关起来修行,那才叫修行。或者是什么事都不干,躲到禅堂里面,天天参禅面壁,那就叫修行。或者是跑到念佛堂里面,整天在念佛,什么事都不理,那叫做修行,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理解。 所以佛在经典上其实也是处处教我们历事练心的功夫。特别是当年六祖慧能大师告诉我们,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道理。那世间就是我们的生活,每个人家庭背景工作不同,朋友圈不同。那么他在这个世间活动的内容也就个个不同。 那我们就在这些不同的生活氛围当中去历练自我,去修行佛法。所以,这个修行是让我们的身口意都得到清净,就叫做修行。所谓修心养性吧! 我们要把自己妄想纷飞的心修得很平静很干净,把我们胡作非为的行为修得非常的纯真,非常的善良。把我们胡说八道的口业把它修得温文尔雅。所以这些修行都是在生活里面去历练自我,然后在历练当中成长自我。 所以每个人在待人处事接物之间,不管你工作有多忙,你的家庭事务有多复杂,你就在这些复杂忙碌当中历练一颗平常心,这就是修行。 那过去没有遇到佛法的时候,我们也一样的工作,也一样的待人接物,一样的去忙忙碌碌。但是,过去的这些忙碌他是有烦恼的。原因在于他用的心不一样。 因为过去用的心就是得失的心、喜好的心。自己感觉到好东西我得到了,我就高兴的不得了。失去了就愤怒啊,悲伤啊,郁闷得不得了了。 所以这样煎熬自己这一颗心,让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忽高忽低。把自己整颗心弄得跟拨浪鼓一样摇来摇去,叮叮咚咚,整颗心就变成一个拨浪鼓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过去没学佛的时候,我们同样生活在世间当中,但是我们生活的是压抑的,是苦闷的。虽然偶尔也会有一点快乐,一点幸福感。但那毕竟是昙花一现,并不圆满,并不永恒。 那现在学佛了,我们工作还是照样工作,家庭还是照样去调理好,然后人际关系还是照样的来往。所不同的在哪里?在心里。我们换一颗心来生活,这一颗心就叫做平常心。 而平常心体现出来就是存心要平等,待人要慈悲,处事要随缘。我们能把这三种心态综合起来,把平等、慈悲、随缘融会贯通了,合起来了就变成了一颗平常心。 然后就用这一颗心跟人聊天说话,跟人一起合作事业,跟家里人沟通了解。这样不但自己要懂这个道理,还要把这个道理跟家里人说明白。然后让家里的人也跟你一样的,这样去运用。只有大家一起用上平常心了,这样全家才能真正达到和乐融融。 假如说自己不懂得运用的话,家里就会弄得乱糟糟的。然后事业上也会弄得非常的不顺心,人际关系也会弄的越来越复杂,矛盾越来越激化。 所以俗物太忙,这个是时代的必然。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这个时代是工商业时代,跟过去的那种农业时代是完全不一样。农业时代它相对来说,除了农忙季节播种时期跟丰收时期,这两个季节稍微忙一点以外,其它情况之下都基本上比较清闲一点。 而且更重要的是,农业时代的人没有竞争,他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的话,今年就吃饱一点,吃好一点。假如遇到灾年的时候,欠收的时候,可能今年就要勒紧裤腰带了,反正日子还是要过。 但现在工商业时代它竞争就激烈了,你不管是做哪一个行业,它都在竞争当中,所以连小孩子读书也竞争的很厉害。正是因为在这种大环境当中,大家都在竞争。所以假如没有佛法的调整的话,那么人的心就会变得浮躁。 所以学习佛法之后,我们会发现很多东西都能够看淡,都能够稍微放下一点点,不会那样的斤斤计较了,不会那样的整天愁眉苦脸了。 他反而在忙忙碌碌当中,能拥有一份平常心,这是莫大的幸福。 所以作为一个佛弟子,他不离世间而修佛法,在世间而出离世间,这就是真正的懂佛法的人。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灯云比丘
-
如何才能做到能所脱开,舍下根尘?
善士问: 请教恩师,如何能做到能所脱开,舍下根尘?是不是在见到一个事物时,回光返照,知道能见事物的能是真实的,不生不灭的,事物是有生有灭的,观注在能上面,对所见事物不取不舍。这样体会可以吗?请恩师慈悲开示,感恩恩师! 来生法师答: 无能观和所观才是真正的观照。观注在能上是错误的,应无所住才是正见,才是正观。根尘是镜中影,不需要起心舍,心本清净,本无能所,本来光明。 原标题:来生法师开示06 转自微信公众号:般若心
-
播经机放阳台24小时播放经咒,能使很多众生解脱吗?
善信问: 我把播经机放在阳台上,24小时播放地藏经还有宝箧印咒,这样能使很多众生解脱吗? 觉火法师开示: 播经机能”解脱”,做到”一心不乱”了,众生就不见得了…… 你要知道:福德是安乐之源,智慧是解脱之本。无论是谁要解脱自在。前提都是你自己不要迷啊,这才重要!阿弥陀佛! 原标题:觉火法师答善信问【01】 转自微信公众号:光明遍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