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网购零售额突破10万亿,和去年相比同比增长11.5%,这个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你在其中贡献了多少呢?
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05374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1-10月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7792亿元,增长1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2.9%、5.9%和17.1%。
12月15日上午消息,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14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
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497亿元,增长4.2%。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415亿元,同比下降4.8%。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16884亿元,下降5.0%。
相关推荐
-
买买买!2019网购花10万亿 平均每人花了多少 你又拖后腿了?
据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2019年,你网购花了多少钱? 2019网购花10万亿 据《家庭低碳生活与低碳消费行为调研报告》报告,网购的便利和快捷催化产生了36%的不必要购物,其他2个主要的原因是折扣和拼单。 2019“双11”当天,网联、银联共处理网络支付业务17.79亿笔、金额1482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49%、162.60%。17亿笔支付、总额1.48万亿的数据,揭示了全民购物的狂欢,算下来相当于全国每人下单超过1笔,人均消费1000元! 原标题:2019网购花10万亿!10万亿的项目你参与了多少? 值班主任:李欢
-
家电市场零售额近8年首次下跌,线上销售占比超4成
2月28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到8910亿元,下沉市场成为最大的增量红利。同时,线上渠道对家电销售的贡献率也逐步提升,全年占比达到41.17%,首次超过4成。 虽然2019年我国家电市场大多数产品销售量同比实现正增长,但由于“地产后周期”、价格战等因素影响,家电市场零售额出现了2012年以来的首次下跌,同比下滑3.82%。 自2019年起,我国家电行业就出现明显的线上线下融合趋势,零售渠道持续向线上转移,家电市场也呈现出线上增长线下萎缩的趋势。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线下渠道家电产品零售额为5242亿元,同比下降9.6%;线上渠道家电产品零售额为3668亿元,同比增长11.6%。线上零售额占整体家电市场零售额的比重也进一步扩大,全年占比达到41.17%,首次超过4成。 线下市场虽然没有停止下跌,但已经告别了“最差的年代”。在线下对互联网技术和营销工具的应用当中,除了彩电、空调等特殊产品外,大部分传统家电的零售额降幅较2018年有所缩小。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新兴产品与线上同步增长,甚至出现好于线上的增长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升级类产品在其中占据较大份额。数据显示,2019年,4K电视在电视零售总额中占据85%,一级能效空调产品占空调零售额的59.2%,11000元以上高端冰箱零售额增速达17.4%,洗碗机零售额增幅近30%。此外,电动牙刷、卷发器、低糖电饭煲等新兴产品也迎来热销。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家电市场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加。《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家电市场规模与2019年相比将基本持平或略有下滑,但线上销售将持续增长,线上零售额全年占比将达到50%。 2020年,肺炎疫情期间的“宅经济”将进一步促使个人消费向家庭消费转移、服务性消费向商品性消费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刺激存量市场加快产品更替,从而带动高端产品的销售。其中,空气净化器、消毒柜、除螨仪等健康类家电,以及厨房家电和个护家电等小家电产品的销售将继续保持增长,带有室内消毒杀菌的家电也将应运而生。 业内人士认为,进一步下沉的零售网络、更高互动性的营销和场景化的体验式零售,以及反向定制的产品模式等,都将在未来改变我国家电市场和家电产业格局。
-
国家统计局:2019网购花10万亿 让我们快乐的买买买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原标题:2019年“剁手党”网购花销超10万亿元 值班主任:颜甲
-
2019网购花10万亿 全国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6.5%
【2019网购花10万亿】根据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原标题:中国人2019年网购花10万亿 比上年增长16.5% 值班主任:李欢
-
2019网购花10万亿 你贡献了多少?有没有拖全国人民的后腿?
昨日,“2019网购花10万亿”上了热搜,可想而知中国人到底有多爱网购,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6.5%,许多网友纷纷表示,我莫名的参与了一个10万亿的大项目。 这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快递业确实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然而移动支付的方式也成为了人们的首选。要知道早在十几年前,网络购物刚刚兴起的时候,几乎是没有人使用移动支付的,不是不愿意用,而是不敢用。 目前已是一个手机就能获取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时代。便捷、实惠、丰富的产品让更多的人在网上购物,那么对于2019年10万亿的网上零售总额,你贡献了多少?有没有拖全国人民的后腿? 原标题:2019网购花10万亿 算算你贡献了多少? 值班主任:田艳敏
-
2019网购花10万亿 剁手族的你贡献了多少?
昨日,“2019网购花10万亿”上了热搜,可想而知中国人到底有多爱网购,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6.5%,许多网友纷纷表示,我莫名的参与了一个10万亿的大项目。 这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快递业确实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然而移动支付的方式也成为了人们的首选。要知道早在十几年前,网络购物刚刚兴起的时候,几乎是没有人使用移动支付的,不是不愿意用,而是不敢用。 目前已是一个手机就能获取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时代。便捷、实惠、丰富的产品让更多的人在网上购物,那么对于2019年10万亿的网上零售总额,你贡献了多少?有没有拖全国人民的后腿? 原标题:2019网购花10万亿 算算你贡献了多少? 值班主任:田艳敏
-
网络零售规模持续增长
本报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王珂)商务部30日召开的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展现出强劲的活力和韧性,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障物资供应、助力复工复产、推动消费回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6月,全国网络零售额达5.15万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连续4个月提升,6月当月增幅达18.6%。 上半年,网络零售成为消费市场的稳定器。规模持续增长,作用更加突出。1—6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4.35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25.2%,比去年同期提升5.6个百分点。全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比上一年增长1亿人。主要网络零售平台店铺数同比增长3.8%。 “电商节+消费券”等促销方式有力促进了消费回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举办第二届“双品网购节”,带动同期全国网络零售额超4300亿元,其中实物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3.3%。 直播带货成为电商发展的新引擎。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上半年,电商直播超1000万场,活跃主播数超40万,观看人次超500亿,上架商品数超2000万。 农村电商积极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7668.5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6999亿元,同比增长7.3%。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额684.8亿元,同比增长13.3%,比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增速高8.3个百分点。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937.7亿元,同比增长39.7%。 高峰说,下半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随着全国生产生活逐步恢复,预计全国网络零售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并将继续发挥“无接触”经济优势,在促消费、稳外贸、扩就业、惠民生等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31日 14 版) 原标题:网络零售规模持续增长 值班主任:李欢
-
各地激活新型消费潜力 补齐短板发展更有后劲
各地出台一系列举措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新消费成扩大内需关键一招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和工信部等多部门相继明确,要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加快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推进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深度融合,更好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各地也出台一系列举措,激活新型消费潜力。今年以来,新消费正扩容提质,加速融入百姓生活方方面面。 一键下单美食上门,线上教育名师荟萃,动动手指远程问诊……今年以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消费扩容提质,加速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激发着大家对消费领域未来的想象。各地区各部门聚焦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加速落地各项新政,补短板强弱项,稳存量激增量,为经济恢复输送强大动能。 各地激活新型消费潜力 加快发展新型消费正成为多部门下半年的重要政策发力点。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和工信部等多部门相继明确,要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加快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推进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深度融合,更好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同时,各地也出台一系列举措,激活新型消费潜力。如北京围绕“培育消费新模式”提出了具体措施,将加速打造新消费时代的智慧化新生活;四川推出培育发展新消费行动方案,明确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导向……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研究员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稳增长需要更加倚重消费。“过去5年,消费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60%左右。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是中间需求,投资增长要对标消费增长才能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供需之间总量与结构匹配,实现产业与消费双升级,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赵萍说。 “从当前消费结构来看,新消费是促进我国消费增长的强有力引擎,不仅增速快、占比高,而且带动作用非常强。”赵萍说,今年1月份至7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速度更高达15.7%,且吃类和用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分别高达38%和18%以上。由此来看,以新消费为着力点不断出台的支持政策,有利于加速消费回暖,充分发挥消费对于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作用,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消费成为各地促进消费升级的关键一招,还体现在数字技术驱动下的新消费能更高效地匹配供需双方,挖掘各地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供需两旺、助推经济、稳定就业。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胡靖表示,随着5G时代到来,新消费必将快速渗透,大量消费场景正在被重塑、重构、重整,消费链条也将变得越来越短,最终必将大幅提升全社会效率。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新消费是基于“互联网+”的消费新模式和新业态,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给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新体验。 从新业态来看,顺应消费者多元化、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一些企业依托互联网技术,从现有经营环节和领域中衍生出新链条和新业务,培育出“无人经济”、定制消费和“智能+”服务消费等新的消费场景,激发了消费新热点。 比如,无人零售、无人驾驶、无人服务等新业态落地,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让“非接触式”服务成为消费潮流。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于智能技术提供无人值守服务的新业态大受欢迎,在零售、餐饮、娱乐等消费场景下,通过“自助”就能完成消费行为,“无人经济”在服务业大显身手。 通过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新型餐饮服务行业迅速崛起。一些传统餐饮店顺应客户需求,改变传统餐饮地点固定、体验趋同的消费弊端,为顾客提供定制的食材、个性化的就餐环境以及外卖服务,促进了餐饮服务转型升级。 为提高用户体验,实现企业持续盈利目标,一些企业将互联网与产业创新融合,重新整合生产要素,形成高效并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比如,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迎来“风口”,无接触式上课、看病,避免了线下聚集且方便快捷,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也得以向更大范围辐射。AR、VR等新技术的发展,使“云逛街”“云旅游”成为可能,满足了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各种消费场景的需求。 直播带货火爆,减少了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供需精准对接,让在直播间跟着主播买东西成为一种消费新潮流。社区团购、社群团购等模式的兴起,让“分享经济”走红,消费者在享受更具针对性的售前售后服务之外,通过分享、交流和互动,形成了自己的消费圈子,消费行为更有乐趣,消费理念也更加理性。 补齐短板发展更有后劲 新消费的涌现,推动不少行业进入变革和资源整合的深度调整期,加速了数字经济时代到来。同时,成长期的新消费还存在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例如,有些产品质量和服务得不到保障、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新技术不成熟、消费升级存在结构性制约等。专家认为,要把新消费培育壮大起来,还需补短板、强弱项、添动力,筑牢新消费发展基础,持续推动新消费扩容增量,畅通产业经济大循环。 政府部门应在包容审慎原则下,不断完善与新消费相关的配套环境和引导政策,从财政、税收等方面为新消费发展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使新消费真正成为发展新动能。赵萍表示,尤其要加大企业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从而创造出更多新产品和新服务,形成适合消费品质提升的新供给。 新消费繁荣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应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5G网络普及和工业互联网建设,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同时,也为新消费模式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优化消费环境,还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消协发布的上半年报告显示,直播打赏、在线培训、直播带货等成为消费者投诉较多的领域,应该加快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制度建设,保障消费者在新消费领域的选择权、知情权,从而使消费者敢于消费、愿意消费。”赵萍说。 新消费也需要新保障。当前制约消费升级的因素主要是结构性的。专家表示,未来要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以切实增强消费能力。同时,可以继续通过普惠式减税降费、稳定扩大就业、加大教育养老医疗保障等举措,促进新消费不断扩容提质。(记者 李华林)
-
1—10月全国网络零售额9.1万亿元,增长10.9%
日前,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就2020年10月份消费市场情况进行了介绍。10月份,在国庆黄金周及各类促消费活动带动下,居民消费需求充分释放,社零总额加速增长,显示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强大韧劲和旺盛活力。 具体来看,10月份消费市场主要呈现五方面特点: 一是消费增速进一步加快。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增速较上月加快1.0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最快增速,连续3个月保持增长。商务部重点监测的800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2%,增速较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增长。“十一”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同比增长4.9%。 二是汽车等商品消费快速增长。10月份商品零售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单位15大类商品中,有12类增速较上月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汽车市场需求旺盛,销售继续加快,同比增长12%,增速连续4个月超过两位数,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化妆品、文化办公用品销售分别增长18.3%、11.7%,持续7个月保持增势;服装鞋帽、日用品、通讯器材销售加快复苏,分别增长12.2%、11.7%和8.1%。 三是餐饮等服务消费加快复苏。10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0.8%,比上月回升3.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交通运输、文化体育娱乐等服务业市场活力旺盛,商务活动指数处于59%以上较高水平。全国快递业务量达80亿件,同比增长38.9%,连续7个月增幅超过30%。 四是网上消费持续高速增长。1—10月全国网络零售额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比1—9月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6万亿元,同比增长16.0%,增速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占社零总额比重24.2%,比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 五是居民消费价格明显回落。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涨幅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自2017年4月以来首次降至1%以下。据商务部监测,10月份全国猪肉批发价格同比下降4.1%,较上月回落34.1个百分点,自2019年2月后时隔19个月首次下降。 “当前,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蔓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仍然较大,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消费市场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较快实现恢复性增长,助企纾困、有效投资、惠民利民等政策落地见效,内需复苏明显,为消费市场更快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持续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组织实施好岁末年初消费促进活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进一步巩固消费市场稳步复苏、持续回升的良好势头。 原标题:1—10月全国网络零售额9.1万亿元,增长10.9% 值班主任:田艳敏
-
新业态、新消费推动制造业企业加速转型
#container {width:100%;max-width:720px;margin:0 auto;} 央视网消息:随着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创新,各种新型消费迸发出强大的活力。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就显示:今年1—5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四分之一。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由4月的同比下降4.3%转为增长6%。 今年国家还将继续出台措施,引导制造企业应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精准对接国内市场消费升级的需求进行创新升级,同时,加快补足农村电子商务短板促进县域新消费市场崛起。随着各项政策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将为经济加速良性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新动能。 原标题:新业态、新消费推动制造业企业加速转型 值班主任:李欢
-
国家统计局:2019年GDP增长6.1% 总量逼近100万亿元大关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7日讯 今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数据。初步核算,2019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四季度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616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亿元,增长6.9%。 一、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牛羊禽蛋奶实现增长 2019年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比上年增长0.9%,增产594万吨,连续5年保持在65000万吨以上。其中,夏粮产量14160万吨,增长2.0%;早稻产量2627万吨,下降8.1%;秋粮产量49597万吨,增长1.1%。分品种看,小麦产量13359万吨,增长1.6%;玉米产量26077万吨,增长1.4%;大豆产量1810万吨,增长13.3%。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49万吨,比上年下降10.2%。其中,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2.6%;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12.3%;禽蛋产量3309万吨,增长5.8%;牛奶产量3201万吨,增长4.1%;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 二、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增长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8%;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0%;私营企业增长7.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5.0%,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0%。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8.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1和2.7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8%。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分项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分别为53.2%,51.2%和51.1%,均高于临界点。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4%,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101亿元,同比下降2.1%,降幅比1-10 月份收窄 0.8 个百分点;其中11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4%,10 月份为下降 9.9%。 三、服务业较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 2019年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6.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7%、8.7%、7.2%和7.1%,增速分别快于第三产业11.8、1.8、0.3和0.2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4%,其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4%、12.0%和12.0%,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3.0、2.6和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3.5%。 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0%,继续位于荣枯线以上。其中铁路运输业、住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金融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1%,增长势头较好。 四、市场销售平稳增长,网上零售占比明显提高 201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8010亿元,增长3.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1317亿元,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332亿元,增长9.0%。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 46721亿元,增长9.4%;商品零售364928亿元,增长7.9%。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快8.7、4.6、4.1、1.7个百分点。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0%,环比增长0.53%。 2019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39亿元,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2019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478亿元,比上年增长5.4%。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8%,制造业投资增长3.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9%。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1558万平方米,下降0.1%;商品房销售额159725亿元,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0.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5%。民间投资311159亿元,增长4.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3%,快于全部投资11.9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7.7%和16.5%。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3.2%,快于全部投资7.8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分别增长17.7%和13.9%。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0.44%。 六、对外贸易逆势增长,一般贸易占比继续提升 2019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15446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出口172298亿元,增长5.0%;进口143148亿元,增长1.6%。进出口相抵,顺差为29150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4.4%,占出口总额的58.4%。我国对欧盟、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8.0%和14.1%;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势良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10.8%,高出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7.4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4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 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符合预期目标,工业生产者价格小幅下降 2019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符合3%左右的预期目标。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3.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7.0%,衣着上涨1.6%,居住上涨1.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9%,交通和通信下降1.7%,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2%,医疗保健上涨2.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5%,鲜菜价格上涨4.1%,猪肉价格上涨42.5%。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5%,环比与上月持平。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0.3%,12月份同比下降0.5%,环比与上月持平。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0.7%,12月份同比下降1.3%,环比与上月持平。 八、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符合预期目标 2019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明显高于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22.9%。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2019年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0%-5.3%之间,实现了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全国主要就业人员群体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7%。12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201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2%,比上年末降低0.18个百分点,符合4.5%以内的预期目标。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7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4247万人。全年农民工总量29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增长0.8%。其中,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增长0.7%;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增长0.9%。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962元,比上年增长6.5%。 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继续缩小 2019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与人均GDP增长大体持平。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64,比上年缩小0.0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652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380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5777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503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1元。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6%,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63元,名义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28元,名义增长9.9%。 十、重点改革和攻坚任务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态势持续 2019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2019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1.2%和80.0%,分别比上年提高2.9和2.0个百分点。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49821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4.9%。企业单位成本费用比年初继续下降。补短板方面,薄弱环节投资较快增长。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投资分别增长37.2%、33.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1.8、28.0个百分点。微观主体活力增强。2019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377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2万户,活跃度70%左右,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2亿户。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全年110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初步核算,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继续下降,降幅为2.6%。1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13333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限额内。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4.9个百分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9.4%。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进一步巩固,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升级提质。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为45.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十一、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率继续提高 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死亡人口99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4‰。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527万人,女性人口6847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5(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964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5162万人,减少123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80亿人,比上年末减少61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36亿人,比上年末减少515万人。
-
“数”说消费:线下场景重回 被滞后的需求正兑现
“数”说消费:被滞后的需求正在“兑现”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辽宁省各地商务部门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回暖。6月28日,辽宁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疫情常态化防控深入推进及系列促消费措施落地生效,辽宁省商品销售继今年春节、“五一”等假期连续下降后,首次实现正增长。据辽宁省商务厅监测数据显示,6月25日至27日,辽宁省80家重点监测的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1%。 为对冲疫情给消费带来的影响,今年以来,各地积极推出各项促消费政策和集中促销活动,加之新动能不断增强,数字经济持续升温,消费市场得以持续改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从政策效应的角度出发,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目前来看,各地纷纷推出各种消费券、消费折扣、消费便利化服务等措施,确实起到促进消费回补和消费释放的作用。例如,“五五购物节”、“618购物节”等促销活动“齐上阵”,激发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文化旅游市场逐步回暖,且迎来成规模的客流量;随着市场信心增强,服务业需求也继续释放。这些都反映出,各地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消费市场日益活跃的态势。 自疫情发生以来,国内线上消费异常火爆。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继续加快。1月份-5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增速比1月份-4月份加快2.9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4.3%,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则显示,5月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41%,快递业务收入增长25%。 “数据背后,是直播带货、线上拼团、生鲜电商、到家服务等新型消费业态的火热,以及他们为消费市场注入的新动能。”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付一夫进一步分析称,理论上讲,新型消费业态的快速发展,能够将消费需求端与产品服务端高效匹配,并通过信息集聚效应来减少供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大降低了经营者销售和消费者购买之间的成本,不仅提升了消费者体验,还促进了生产、流通、经营等各个环节运行的提质增效降本,进而激发民众消费意愿和消费潜力,带动消费市场的增长。 此外,在线上消费新动能强度不减的同时,景点、餐馆、酒店等线下消费场景也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很多消费者在疫情期间被延后的消费需求也开始“兑现”。 付一夫举例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乘用车销售量同比增长7%,4月份为下降2.6%;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乘用车综合销售量同比增长1.8%,而4月份为下降5.6%。此外,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多项经济数据都表现亮眼,如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880.9万人次,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2.8亿元。这些都印证了消费市场的回暖。随着政策、假期、新动能效应的逐步释放,我国消费市场的回暖步伐有望得到提速,前景可期”。 不过,毕竟消费回暖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接下来还应出台哪些举措给予助力呢? 刘向东建议,促进消费回暖需要过程,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下,部分服务业全面复苏仍有困难,因此有必要继续出台细化政策,因地制宜地启动消费;同时,还需提供更便利化的服务指导,引导消费者在安全有序的情况下进行消费活动,以此重振消费信心和畅通消费循环。 原标题:“数”说消费:线下场景重回 被滞后的需求正兑现 值班主任:李欢
-
2019网购花10万亿,你花了多少 衣食住行玩你都花在哪了?
中国人到底有多爱网购,看了以下数据你就知道了。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39亿元,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0.9%、15.4%和19.8%。 今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称,2019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39亿元,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0.9%、15.4%和19.8%。 此外,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2019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1317亿元,比上年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332亿元,增长9.0%。其中,12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704亿元,同比增长7.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73亿元,增长9.1%。 按消费类型分,2019年餐饮收入4672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商品零售364928亿元,增长7.9%。其中,12月份餐饮收入4825亿元,同比增长9.1%;商品零售33952亿元,增长7.9%。 按零售业态分,2019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6.5%、1.4%、3.2%和1.5%。 此外,数据还显示,201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稳居世界第二位。 原标题:中国人2019网购花10万亿,来看看都花到哪了? 值班主任:李欢
-
免税品销售成支撑海南消费市场增长重要力量
新华社海口4月6日电(记者吴茂辉)记者从海南省统计局获悉,尽管受汽车限购政策、成品油价格拉低等不利因素影响,但在免税品销售的支撑作用下,海南省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今年1-2月,海南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10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免税品销售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达28%。 1-2月,全省实现商品零售额292.96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服装、化妆品和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免税商品对海南省消费品市场增长的支撑作用较强,零售完成31.6亿元,同比增长27.1%,对海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达28%。 据了解,自去年5月16日海南省实行小客车保有量调控政策以来,汽车零售继续大幅下滑,今年1-2月全省限额以上企业汽车类零售额16.93亿元,同比下降26.5%。预计今年上半年海南消费品市场仍将继续受到汽车类商品的下拉影响。
-
内需复苏为消费市场打牢基础:前10月全国网络零售额9.1万亿元 增长10.9%
1—10月全国网络零售额9.1万亿元,增长10.9%—— 内需复苏为消费市场打牢基础 日前,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就2020年10月份消费市场情况进行了介绍。10月份,在国庆黄金周及各类促消费活动带动下,居民消费需求充分释放,社零总额加速增长,显示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强大韧劲和旺盛活力。 具体来看,10月份消费市场主要呈现五方面特点: 一是消费增速进一步加快。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增速较上月加快1.0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最快增速,连续3个月保持增长。商务部重点监测的800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2%,增速较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增长。“十一”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同比增长4.9%。 二是汽车等商品消费快速增长。10月份商品零售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单位15大类商品中,有12类增速较上月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汽车市场需求旺盛,销售继续加快,同比增长12%,增速连续4个月超过两位数,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化妆品、文化办公用品销售分别增长18.3%、11.7%,持续7个月保持增势;服装鞋帽、日用品、通讯器材销售加快复苏,分别增长12.2%、11.7%和8.1%。 三是餐饮等服务消费加快复苏。10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0.8%,比上月回升3.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交通运输、文化体育娱乐等服务业市场活力旺盛,商务活动指数处于59%以上较高水平。全国快递业务量达80亿件,同比增长38.9%,连续7个月增幅超过30%。 四是网上消费持续高速增长。1—10月全国网络零售额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比1—9月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6万亿元,同比增长16.0%,增速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占社零总额比重24.2%,比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 五是居民消费价格明显回落。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涨幅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自2017年4月以来首次降至1%以下。据商务部监测,10月份全国猪肉批发价格同比下降4.1%,较上月回落34.1个百分点,自2019年2月后时隔19个月首次下降。 “当前,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蔓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仍然较大,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消费市场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较快实现恢复性增长,助企纾困、有效投资、惠民利民等政策落地见效,内需复苏明显,为消费市场更快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持续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组织实施好岁末年初消费促进活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进一步巩固消费市场稳步复苏、持续回升的良好势头。 原标题:内需复苏为消费市场打牢基础:前10月全国网络零售额9.1万亿元 增长10.9% 值班主任: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