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全国都降温了,北方地区更是大雪纷飞啊,最北的漠河已经-44.3℃了,看当地的照片真的是冷到冒白烟啊,泼水就能成冰的程度,不过雪景还是非常好看的。
近日北方冷空气入侵,全国各个地方都大幅度降温,人们都纷纷穿上了羽绒服来抵抗寒冷。可是,中国的北极点漠河哪里的温度是如何的呢?
12月13日,黑龙江省漠河市最低气温降至零下44.3摄氏度,这是漠河今年入冬以来的最低温。外出的居民都加上衣物,帽子、围脖、手套齐上阵,有的人甚至穿上了两套羽绒服,抵御严寒侵袭。
零下44摄氏度是什么概念?一盆水放到这样的温度下,不到一分钟就会结上一层冰;大部分冷库的速冻温度还要比这个温度高10摄氏度。持续低温使得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到处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中,当地人把这种天气形象地称为“冷到冒白烟”,能见度最低时仅500米左右。
相关推荐
-
“东北人的快乐你们不懂”漠河男子用500块冰搭冰屋吃火锅
近日,黑龙江漠河一职工盖冰屋吃火锅的视频引网友关注。据职工潘玉成介绍,为吸引更多人来家乡旅游,他每年都会在冰上盖冰屋吃火锅,外地游客可免费体验。吃火锅不用担心冰会化掉,白天温度在-20°C左右,出来的热气会很快散掉。 网友评论 原标题:漠河男子用500块冰搭冰屋吃火锅 外地游客可免费体验 值班主任:田艳敏
-
“北极”漠河:冻梨“钉钉子”
新华社哈尔滨1月20日电(记者强勇、王松)人们平时吃的梨能用来钉钉子,这样听着稀奇的事,在“中国北极”漠河市却成为稀松平常。 近日,在漠河农贸市场,59岁的商贩马树环急着在木头支架上钉一颗钉子,找了半天没有适合的工具,她随手拿起摊子上的冻梨当锤子使,“当当当”,几声清脆的敲击声后,钉子牢牢钉在了木头上。 “这很正常,冬天的漠河就是‘天然大冰柜’,什么东西放在室外都冻得杠杠硬。”她笑着说。 漠河是中国最北县城,年均气温只有零下2摄氏度,历史最低气温零下52.3摄氏度,每年无霜期仅80多天。春节前夕,记者探访当地年货市场,了解到货源充足、冻货热销,商贩们为应对严寒,各有绝招。 民间有谚语:“三九四九,棒打不走。”但漠河人已习以为常,市场上挑挑拣拣、讨价还价的场面随处可见,小摊上摆满了冻梨、冻豆包、冻柿子、冻鱼等冻货,个个像石头一样硬。 马树环拿起冻梨和冻柿子敲给记者看,“冻得老硬了,钉钉子一点没问题,分分钟的事。” 马树环把自己包得像一块大面包,里三层外三层。今年她新做了一个暖手筒,里面又放进了热水袋,挂在身前随时揣着,保护双手不被冻着。“解决老大问题了,客人多的时候总摘手套,手套根本不保暖。”她说。 在炒货摊前,刘亚娴用了7斤棉花做的防寒装备挺“吸睛”。“棉袄用了4斤棉花、棉裤用了3斤棉花,里面又分别缝了羊皮,还有羊毛毡子鞋。”她说,有了这一身,天冷点也不怕了。 冰天雪地里,马树环、刘亚娴和其他小贩一样,往往一站就是一天。“只要生意好,忙点、冷点都愿意。”她们说,尤其临近春节,好的时候一天能卖掉上千元的货。 去年马树环一直忙到除夕夜当天,自己一家的年货都是匆匆置办的。今年她和家人定好了提前几天收工,回老家内蒙古过个团圆年。“好几年没回去了,挺想的。”她说。 原标题:“北极”漠河:冻梨“钉钉子” 值班主任:田艳敏
-
惊呆众人!深圳游客穿人字拖到漠河旅游 秒被现实打败
11月19日, 黑龙江省漠河。 一位深圳男子到漠河北极村旅游, 穿皮衣、凉鞋,打扮惊呆众人。 男子称, 没想到东北这么冷。 随后立马换了一身棉衣。 网友笑称: 终究还是输给了北方的冬天! 原标题:惊呆众人!深圳一游客穿人字拖到漠河旅游,网友:找刺激去了? 值班主任:颜甲
-
难以置信!深圳游客穿人字拖到漠河旅游,打扮惊呆众人!
11月19日, 黑龙江省漠河。 一位深圳男子到漠河北极村旅游, 穿皮衣、凉鞋,打扮惊呆众人。 男子称, 没想到东北这么冷。 随后立马换了一身棉衣。 网友笑称: 终究还是输给了北方的冬天! 原标题:惊呆众人!深圳一游客穿人字拖到漠河旅游,网友:找刺激去了? 值班主任:颜甲
-
华北黄淮等地将迎高温天气
本报北京6月3日电(记者赵贝佳) 中央气象台预计:3日至5日,黄淮、华北西部和南部、江淮北部及湖北、陕西等地将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其中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东西部、山西南部、陕西南部、安徽北部、湖北北部等地最高气温可达37摄氏度以上。6日至8日,上述部分地区高温仍将持续。 中央气象台3日18时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4日白天,华北南部、黄淮、江汉北部、江淮北部、陕西关中、海南北部、新疆南疆盆地东部等地有35—39摄氏度高温天气,其中,河南西北部、新疆吐鲁番等地局地最高气温可达40摄氏度以上。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04日 14 版) 原标题:华北黄淮等地将迎高温天气 值班主任:李欢
-
2020夏至是几月几日几点几分 今年夏至节气具体时间
2020今年夏至节气具体日期时间>> 新华社天津6月19日电(记者周润健)“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6月21日5时44分迎来“夏至”节气。此时节,荷花别样红,蝉鸣声声响。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每年阳历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为“夏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也是古人最早用日晷测定的一个节气。 “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到达一年的最北端,角度最高,北半球的白昼最长,且越往北越长。例如海南的海口市“夏至”日长约13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市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过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开始南移,北半球的白昼逐渐缩短。民谚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罗澍伟表示,“夏至”正值麦收,自古以来就有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古籍《周礼·春官》还记载说:“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山中鬼怪)。”这说明,在古代,除了在“夏至”这天祭祀神灵、祖先,以感谢天赐丰盈,还要祈求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承载着古人期盼五谷丰登,渴望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时至今日,我国民间还保留着“夏至”吃各种面食的习俗,取“喜尝新麦,庆祝丰收”之意。 “夏至”不仅是昼夜长短变化的分界线,还是盛夏的起点,接近地表的热量还在不断积蓄,天气将逐渐转入炎热。 罗澍伟提醒说,“夏至”后,“雨”“热”共季,公众要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及时补水,饮食宜清热消暑,同时注意调节心绪,适当锻炼身体。 延伸阅读: 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夏至节气养生水果食物有哪些北方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中国南北夏至冬至各地吃什么
-
热可擦怎么能让作业消失? 原理是什么?起底“热可擦”
温度高于60摄氏度时,墨水颜色会完全消失不见,而当温度降至0度以下时,墨水会重新显色。 字迹消失的原理 近日,一位网友在朋友圈发布的内容上了微博热搜。这位网友的儿子在姥姥家的炕头上做作业,2个小时后,寒假作业上的字儿都不见了,只因他用了一种叫“热可擦”的笔,所以已经完成的寒假作业被神奇“清零”。 记者经过查询得知,这种叫“热可擦”笔,之所以能使笔迹遇热就消失,主要是因为这种笔所用的油遇热就会分解。说得再专业一点,就是受热之后,与纸的亲和力会变弱。 之所以使用这种油,主要是为了在需要修改时无需使用涂改液,直接用橡皮就可以擦除。而之所以要避免使用涂改液,也是因为之前有报道称“涂改液有毒”,所以取代涂改液的“热可擦”就横空出世了。 相关资料显示,“热可擦”也叫“可擦性笔”,其使用的用墨水以水溶性溶剂为主,辅以高分子成膜剂、颜料和其他助剂等成分生产而成的有色墨水。温度高于60摄氏度时,墨水颜色会完全消失不见,而当温度降至0度以下时,墨水会重新显色。 但据晨光文具销售人员介绍,“热可擦”使用的是生色材料、显色剂和变色温度调整剂组成的“高技术原料”,当原料温度大于等于58摄氏度时,原料中的变色温度调整剂就会发挥“神奇的作用”,阻止生色材料和显色剂结合,从而使颜色消失。当原料温度降至16摄氏度以下,笔记又会重现。所以,因为寒假作业消失而嚎啕大哭的小学生,只要把作业放进冰箱就可以了。 但记者注意到,“热可擦”包装说明的“材料”一项仅注明“PP”,即聚丙烯。 “热可擦”VS传统圆珠笔 据记者了解,“热可擦”也叫“摩易擦”。据日本文具品牌商百乐相关人士介绍,传统圆珠笔一般使用传统油性墨水和轻油性油墨。传统油墨稳定性高,防水,并且字迹不易变质,书写距离长;而“热可擦”使用的是轻油性墨水,是新开发的低粘度墨水,书写感介于油性和水性之间,两者的优点都有,但油墨更浓、更饱和,书写感比传统油性墨水更滑顺,字迹也更清晰。 与之相比,“热可擦”是随温度变化让墨水变透明的书写工具,即“热可擦”尾部橡胶产生热能,让字迹遇热就消失,而且这个过程是可以反复循环的,即“写了擦,擦了再写”。 价格高于传统水性笔 具有“魔力”的“热可擦”,其价格也与普通笔不同。 据记者了解,“热可擦”的价格一般都笔普通水性笔要高很多,只是一只用来替换的笔芯,动辄就10元左右,一只“热可擦”笔的价格更是超出10元。如果“魔力加持”,比如使用“超细钢珠”,还有荧光系列,一只的价格甚至在15到20多元。
-
【热成狗】西伯利亚遭遇史上最热6月 永冻土融化塌陷
西伯利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的最热6月,气温相比往年平均水平高出5摄氏度。 俄罗斯西伯利亚小镇维尔霍扬斯克6月20日录得气温高达38摄氏度,俄罗斯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地区发生多起森林大火,过火面积已经达到近300万公顷。 西伯利亚地区上月发生柴油泄漏事件,运营商说是由于储油设施的支撑部件突然塌陷,发生塌陷的原因之一就是永冻土融化。 原标题:北极地区遭遇史上最热6月:森林大火频发 碳排量刷新18年纪录 值班主任:李欢
-
漠河千米冰泡 漠河在哪里?什么是冰泡?
11月25日,中国最北的漠河市气温达-30℃,极寒天气让这里出现千米“冰炮”奇观,作为全世界3个著名的冰泡湖之一、中国唯一的一处“冰泡”湖,这里吸引了大批中俄游客来此一睹奇观。 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这里冬季气温在-40℃以下,是中国气温最低的地方,属于极寒天气。极寒天气也会产生一些极致美景,漠河市观音山景区内的莲花湖湖面全部封冻,冰层最厚的地方已经超过60厘米,晶莹剔透的冰面下形成一串串洁白的气泡,这是世界上很少见的“冰泡”奇观。 漠河市,大兴安岭地区下辖县级市,漠河是国内无污染的天然净土之一,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黑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区,全年“优良”空气天数达350天以上,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达5万个,细颗粒物年均值为10微克以下,是中国国内唯一能够观测北极光,体验极昼、极夜的地方,拥有中国最北、龙江源头、神奇天象、圣诞世界、原始石林等垄断性旅游资源;建成北极村、石林地质公园、圣诞村、观音山、神龙湾、北红村等多个景区景点,北极村为国家5A级景区.
-
神奇的大自然!中国冷极再现冰盘 中国极冷是哪里
18日上午,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好里堡办事处西郊河畔出现旋转的冰圆盘,直径达6米左右,时隔一年,冰圆盘再现“中国冷极”。 网友评论: “神奇的大自然” 中国冷极 1969年2月13日,我国在黑龙江省漠河测得一52.3t最低气温。2009年12月31日凌晨,内蒙古根河市静岭检查站测出了-58℃的极端最低气温,后经国家环保部专业团队实地考察,承认此数据,至此,根河市正式成为中国新的冷极,至今尚未打破。 原标题:中国“冷极”再现冰盘,直径达6米左右!网友:极冷的知识又增加了 值班主任:田艳敏
-
黑龙江漠河上空出现三个太阳!具体是怎么回事?附详细原因!
生活中因为气候环境会造成多种奇观,比如,近日,黑龙江漠河上空出现三个太阳,那具体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三个太阳呢? 一、黑龙江漠河上空出现三个太阳那具体是怎么回事? 在黑龙江省虎林市天空中惊现“三个太阳”奇观,持续近一个小时后渐渐消失。 市民拍摄到的视频显示,天空中出现一个巨型光圈,光圈上有三个太阳彼此相连,中心的太阳在光圈中央,左右两边两个太阳在巨型光圈上,且比相较中间的太阳小一些,场景十分震撼。上午七点,天上的三个太阳逐渐变淡,直至转变回一个太阳。 二、为什么会出现三个太阳?怎么形成的? “三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是大气的一种光学现象,叫作幻日。在天空出现的半透明薄云里面,有许多飘浮在空中的六角形柱状的冰晶体,偶尔它们会整整齐齐地垂直排列在空中。当太阳光射在这一根根六角形冰柱上,就会发生非常规律的折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非常罕见。 “幻日”现象一般会出现在早晨5时30分至6时之间或者上午9时左右,傍晚也会出现。但一般不会出现在正午,因为正午太阳直射,不满足折射的条件。而且中午的太阳光线太强烈,即便有这个现象,肉眼也不可能观测到。 出现“幻日”现象需要满足非常严苛的条件。首先要有卷层云,有云才会形成冰晶;其次云层要薄,透光率要好,这样才能把太阳光折射出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太阳与冰晶以及观察者之间的角度要正好,稍微偏一点就看不到。因此,“幻日”这种大气光学现象极为罕见。 “幻日”现象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十分钟。因为空中的云移动较快,云一走,下一块云覆盖了出现“幻日”的地方,就看不到了。由于幻日是因为天空中规则的六角形冰晶体折射阳光造成的,需要稳定的大气层、适量的云、大量的水汽、冰晶形成角度等条件。 所以只有同时具备了风雪、薄云、和零下三十度以下气温的条件,才能出现这种阳光折射的大气层现象。
-
西伯利亚遭遇史上最热6月,森林大火频发,二氧化碳排放量打破18年来纪录
【西伯利亚遭遇史上最热6月】综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纽约时报》7日消息,欧盟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中心数据显示,西伯利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的最热6月,气温相比往年平均水平高出5摄氏度。高温导致森林大火频发,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打破18年来纪录。 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中心观察到,全球6月平均气温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北极圈内的西伯利亚今年格外热,平均气温比前年和去年分别创下的最高纪录还要高至少1摄氏度,比近几十年平均水平高5摄氏度多。 俄罗斯西伯利亚小镇维尔霍扬斯克6月20日录得气温高达38摄氏度,高出当地6月平均最高温18摄氏度。世界气象组织正在核实这一数字,若属实将成为北极圈内有记录以来最高气温。 高温致使北极地区火灾频发。据报道,俄罗斯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地区发生多起森林大火,过火面积已经达到近300万公顷。6月肆虐整个俄罗斯地区的野火估计释放了5900万吨二氧化碳,比去年同期多600万吨,为18年来最高。 据报道,北极火灾的规模和强度引发外界不安。专家担忧,大规模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变暖,加速永久冻土带融化。西伯利亚地区上月发生柴油泄漏事件,运营商说是由于储油设施的支撑部件突然塌陷,发生塌陷的原因之一就是永冻土融化。 原标题:西伯利亚遭遇史上最热6月 森林大火频发 二氧化碳排放量打破18年来纪录 值班主任:李欢
-
研究发现3000万年前柴达木盆地凉爽湿润
记者11日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一个由中、英地质学者组成的团队最新发现,在约3000万年前,柴达木盆地气候凉爽、湿度适中,被温带落叶阔叶林覆盖,与如今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很大不同。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如今的柴达木盆地以干旱为主要气候特点,气温变化剧烈,风力强盛,日温差常达到30摄氏度左右。 此次,研究团队在柴达木盆地北部发现了一个约3000万年前的植物化石群。研究人员运用分析程序研究了这些化石,并结合大气海洋综合环流模型,重建了当时的古气候和古海拔。 重建结果显示,与现在化石产地年均气温1.9摄氏度、年降水量82.7毫米的寒冷、干旱气候不同,3000万年前的柴达木盆地气候凉爽、湿度适中。当时,那里年平均气温11.6摄氏度左右,冬季温度接近冰点、夏季凉爽,温度季节性差异远小于现在。当时的年降水量很可能超过1000毫米,夏季干燥、冬季湿润,降水的季节性差异也相对较低。但3000万年前的柴达木盆地与现在也有相似之处:当时那里的海拔已经达到3.3千米左右,与盆地现今的海拔类似。 “3000万年前的柴达木盆地,覆盖着以杨树类和豆科植物为主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在西风带控制下,曾经横贯欧亚大陆的大洋带来充沛的水汽,滋养着植物的生长。”参与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员史恭乐说。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地学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上。 原标题:研究发现3000万年前柴达木盆地凉爽湿润 值班主任:李欢
-
【西伯利亚遭遇史上最热6月】北极火灾引发不安
海外网7月8日电综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纽约时报》7日消息,欧盟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中心数据显示,西伯利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的最热6月,气温相比往年平均水平高出5摄氏度。高温导致森林大火频发,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打破18年来纪录。 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中心观察到,全球6月平均气温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北极圈内的西伯利亚今年格外热,平均气温比前年和去年分别创下的最高纪录还要高至少1摄氏度,比近几十年平均水平高5摄氏度多。 俄罗斯西伯利亚小镇维尔霍扬斯克6月20日录得气温高达38摄氏度,高出当地6月平均最高温18摄氏度。世界气象组织正在核实这一数字,若属实将成为北极圈内有记录以来最高气温。 高温致使北极地区火灾频发。据报道,俄罗斯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地区发生多起森林大火,过火面积已经达到近300万公顷。6月肆虐整个俄罗斯地区的野火估计释放了5900万吨二氧化碳,比去年同期多600万吨,为18年来最高。 据报道,北极火灾的规模和强度引发外界不安。专家担忧,大规模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变暖,加速永久冻土带融化。西伯利亚地区上月发生柴油泄漏事件,运营商说是由于储油设施的支撑部件突然塌陷,发生塌陷的原因之一就是永冻土融化。(海外网 张琪) 原标题:西伯利亚遭遇史上最热6月 高温导致森林大火频发 值班主任:李欢
-
别有一番滋味!漠河男子用500块冰搭冰屋吃火锅 不需要担心冰会化掉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林场职工潘玉成盖冰屋吃火锅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黑龙江漠河全年无霜期只有50多天,为了吸引更多人来家乡旅游,从2017年开始,潘玉成每年都会在冰上盖冰屋吃火锅,外地游客可以免费体验。 他介绍,今年的冰屋有40平米左右,用了500块冰,花了20天左右完成。在里面吃火锅不需要担心冰会化掉,白天温度都在-20°C左右,出来的热气也会很快散掉。 原标题:无奇不有 漠河男子用500块冰搭冰屋吃火锅 耗时20天左右 值班主任:田艳敏
-
太好笑了!深圳游客穿人字拖到漠河旅游,惊呆众人!
11月19日, 黑龙江省漠河。 一位深圳男子到漠河北极村旅游, 穿皮衣、凉鞋,打扮惊呆众人。 男子称, 没想到东北这么冷。 随后立马换了一身棉衣。 网友笑称: 终究还是输给了北方的冬天! 原标题:惊呆众人!深圳一游客穿人字拖到漠河旅游,网友:找刺激去了? 值班主任:颜甲
-
活久见!井盖上煎蛋的铁板烧见过吗?内蒙古市民让你见识井盖上煎蛋
【内蒙古市民井盖上煎蛋】6月8日,内蒙古多地最高气温接近40摄氏度,在内蒙古兴安盟,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当日,兴安盟南部地区最高气温升至40摄氏度以上,除西北部地区外,其他地区最高气温升至37摄氏度以上。 当地地表温度尤其炙热,市民将生鸡蛋打在井盖上,由于井盖本身材质更加吸热,生鸡蛋在井盖上逐渐焦熟。 原标题:内蒙古市民井盖上煎蛋做实验 证明高温天气时井盖就像铁板烧可以煎全熟蛋! 值班主任:田艳敏
-
【涨知识】中国冷极再现冰盘 直径达6米左右
18日上午,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好里堡办事处西郊河畔出现旋转的冰圆盘,直径达6米左右,时隔一年,冰圆盘再现“中国冷极”。 网友评论: “神奇的大自然” 中国冷极 1969年2月13日,我国在黑龙江省漠河测得一52.3t最低气温。2009年12月31日凌晨,内蒙古根河市静岭检查站测出了-58℃的极端最低气温,后经国家环保部专业团队实地考察,承认此数据,至此,根河市正式成为中国新的冷极,至今尚未打破。 原标题:中国“冷极”再现冰盘,直径达6米左右!网友:极冷的知识又增加了 值班主任:田艳敏
-
漠河95后女快递员极寒下工作 每天要走4万步
在黑龙江漠河,冬天气温已经低到了零下20多度,在这里有一位95后的女快递员每天就要在这样的极寒温度下工作,每天要走4万多步,日日如此。 黑龙江漠河,气温已经零下25度。95年的吕慧是菜鸟裹裹漠河站点年纪最小的女快递员,每天黑天出门黑天回家。他们是全国最抗冻的快递员,暖宝宝不是给自己用,而是防止手机被冻休眠。 电瓶车充10小时,2个小时电就掉光,每天要走4万步,在风雪中服务漠河百姓寄快递。吕慧是菜鸟裹裹漠河站的快递员,她的日常工作是上门收快递和打包寄件。由于纬度高,漠河的白天只有五六个小时,为了工作,吕慧“黑天出门黑天回家”,每天行走4万步,日日如此。 在漠河,南方人惊叹的“泼水成冰”,每刻都能发生;微博热搜里睫毛结冰、口罩结冰的情形,在漠河更是是家常便饭。吕慧说,自己经常是出去取一个快件,回来头就白了。提起在漠河当快递员的感受,她笑着说:与寒冷做斗争。
-
40元盒饭竟然发霉!高铁盒饭停止使用 餐饮质量有待提升
高铁盒饭停止使用 原标题:9月29日起铁路停供常温链盒饭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督查组高度重视“北京开往武汉高铁供应盒饭发霉”一事,连日来,国务院第五督查组先后到京铁列车服务有限公司等地进行实地督查,力促问题解决。铁路总公司表示,自今年9月29日起,全国铁路将停止使用常温链盒饭,并将完善相关机制,强化全链条管控。 据报道,9月8日G505次列车上供应40元盒饭竟然发霉,有一名旅客吃完后出现上吐下泻的状况。9月9日晚上,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回应称经查该霉变盒饭由上海新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广州动车餐饮有限公司采购并销售给旅客。将立即调查整改,暂停采购上海新成食品有限公司动车盒饭。 9月17日,督查组与铁路总公司进行了部门座谈。国务院第五督查组副组长吴圣光指出,高铁已成为人们重要的出行工具,高铁盒饭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据有关部门介绍,目前动车组供餐以冷链为主,以预包装常温链为应急准备。冷链盒饭由铁路或地方动车供餐基地企业加工,保质期为72小时,贮运温度在0摄氏度至10摄氏度,超过保质期的未销售盒饭,统一收回处理;常温链盒饭是工业化集中加工生产,实行高温、高压、充氮、密闭操作,不添加任何防腐剂。 督查组成员、市场监管总局食监一司副处长崔伟表示,常温链盒饭采取了罐头生产工艺,正常状态是安全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点在于防止包装容器破损而导致霉变。冷链盒饭也应强化过程控制,盯紧食材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入库、物流配送、全程温控等关键环节,守好安全底线。 对此,铁路总公司表示,已采取食品控制措施,全部封存下架涉事产品;同时,已委派调查组开展调查,并已部署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高铁盒饭停止使用 据铁路总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由于常温链盒饭储运时间长,易发生包装容器破损造成霉变等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自今年9月29日起,全国铁路将停止使用常温链盒饭。 下一步,将完善相关机制,强化全链条管控,确保铁路餐饮和食品安全;同时,丰富冷链盒餐供应,不断提升餐饮质量。 ■ 释疑 什么是常温链盒饭、冷链盒饭? 北京京铁列车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高铁盒饭”采取的是全套标准化的作业模式,主要分为冷链、常温链两种类型的盒饭套餐。 冷链菜品保质期一般为72小时,贮运温度在0摄氏度至10摄氏度,目前运行的动车组列车,有的可以满足储藏要求,有的却无法满足。常温链盒饭作为备用,因为它保存条件好,只要常温摆放就行,无需进冰箱。 常温链套餐是工业化集中加工生产,实行高温、高压、充氮、密闭操作,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一般保质期为3至6个月,通常在应急突发情况中使用。 原标题:因北京开往武汉高铁供应盒饭发霉一事 高铁盒饭停止使用 值班主任:李欢
-
加拿大最后一个完整北极冰架坍塌是怎么回事?什么情况?终于真相了,原来是这样!
据CNN报道,加拿大最后一个完整北极冰架坍塌,仅在7月底的两天内,就消失43%的面积,比美国纽约曼哈顿的面积还要大。冰架坍塌的原因与“气温高于正常水平、海上的风,以及冰架前的开阔水域”有关。据悉,加拿大北极地区今年夏季的气温,比近30年平均气温高出5摄氏度。全球变暖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网友评论: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加拿大最后一个完整北极冰架坍塌,两天消失一个“曼哈顿” 值班主任: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