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全世界很多文明都有太监,今天的印度还有太监。
太监的存在,基本就是下面的意义:
第一,避免后宫出现淫乱现象。
众所周知,无论哪国的后宫,哪怕是穆斯林君主,都存在淫乱。
这主要是君主的妻子众多,而且基本都是年轻美貌的女性。
男人只有一个,妻子又有很多,很多女人其实常年处于性饥渴状态。
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淫乱现象。
比如著名的小说《一千零一夜》国王就是因为皇后和男仆通奸,迁怒于所有女人,下令每晚和一个女孩过夜后就将她杀死。
君主戴绿帽,可是贻笑大方的事情。
所以,太监也就是必须的。
第二,避免出现别人后代继承王位。
古代没有DNA技术,即便偷人的妻子也不知道孩子究竟是谁的。
而皇室不同于其他,继承人是要继承整个国家的。
如果这个孩子根本不是君主的儿子,等于君主把自己的国家送给了别人,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所以,太监的存在是必须的。
第三,太监可以做重活。
男女的体力有差距,这是客观事实。
在今天的妇产科医院中,有的很胖的孕妇,4个小护士都抬不动。
相反,交给男性护工(即便岁数较大),往往2个人就可以抬着走了。
以紫禁城为例,规模庞大,如果单一使用宫女不用太监,就还要多用至少一倍的宫女。
这也是很大的开销,而且多出来的人要住在哪里?
第四,太监性格比宫女要好。
很多人说,太监是变态,宫女是正常人。
但在后宫的太子和其他皇子,仍然比较适合接触太监。
太监虽不是男人,但性格仍然以男人的为主,对皇子有相对较好的正面影响。
如果没有太监,皇子等于生活在女人堆中。
而宫女本来就是最难缠的女人,小心眼、互相踩、嫉妒心重、利欲熏心等等。
长期在宫女中长大,等于把皇子提前阉割了,长大估计也是贾宝玉这种娘炮。
所以,太子伴读的只能是太监,不能是宫女。
第五,太监相对值得信任。
为什么皇帝相信太监?
因为太监篡权的可能性极低。
为啥?太监没有后代,为什么要篡权?篡位以后传给谁?
太监一般就为捞一些钱,这对于皇帝来说没什么威胁。
所以,皇帝一般对身边的太监比较信任。
太监在古时候也称宦官,是一群特殊人,他们像牲口一样被阉割,成为男不男、女不女的阴阳人,他们忍受着世人的歧视,他们的内心是痛苦的,但也有的人痛苦并快乐着。
古代帝王的皇宫超级庞大,光后宫就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佳丽三千,这么多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人需要大量的人来伺候,仅仅靠宫女来干还远远不够,有些重力活或者适合男人来干的活,就必须要男人来做。可是后宫佳丽个个漂亮,让男人直接去伺候她们,皇帝老儿那是绝对不放心的,万一弄出个小妖孽出来,那岂不乱了皇室的血统,他宁可空着也不能让他人染指。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男人阉掉,使他们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从此后宫就安全了。这些太监们微微若若,言听命从,绝无二心,皇帝老儿那是非常喜欢,表现好的还封点小官给他们当。这些太监们大多来自贫苦家庭,为了活命,被迫进宫当差,他们大多是亲戚带亲戚,老乡带老乡,渐渐的在宫中人多势众,就形成了一股势力,遇到年老昏庸的皇帝,他们就可以趁机干预朝政,架空皇帝,从而形成了太监专权。历史上有名的大太监是秦朝的赵高、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李莲英,他们臭名昭著,骄横跋扈,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
太监是封建王朝历史的产物,他们的存在另人心嘘,产生的手段令人发指,在那个泯灭人性,毫无人权可言的社会,底层人生存的辛酸难以言表,我们废除了旧王朝,从此天下无太监。
“太监”是一个古老的职业,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消失于民国初年。早期的太监被称为“宦官”。太监的定义是:被阉割而失去生育功能的一类人。
关于太监到底自何时候出现,由于没有相关的文献记载,已无从考证。目前有关太监的最早记载文献是《周礼》,此时的太监被称为阉人或竖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监的名称也在不停的变化,隋唐之后就开始称太监了。早期的太监的主要工作就是看门。汉代的时候,太监常被任命为黄门令,就是看守宫门。
早期的太监不但职责单一,而且人数也相当少,基本不足百人。到了后世各朝,随着宫室的逐渐庞大,太监的工作也越来越繁杂,人数也有突飞猛进。
早期太监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通过战争掠夺而来。那些被俘虏的幼童基本都被充当了太监,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明清。其二是一些人自宫求职。
隋唐之后的太监都从事些什么工作呢?与早期相比,此时的太监工作很繁杂。首先是替皇帝跑腿宣读圣旨或诏书,还有口头传到一些皇帝口谕。在皇宫中能将这些事做的完美的只有太监,因为宫女是不许识字的。
其次就是包揽宫中所有的体力活。皇宫中有许多的脏活累活,这些活都得太监去做,宫女是没有能力完成的。比如搬运大的物件,上墙头屋顶,执行家法等,都要太监们来完成。还有在各宫中行走的轿子也由他们来抬。
最后就是应付突发事件以及辅助皇帝。类似于明朝的“壬寅宫变”,最终还得太监出手解决问题,关键时候太监的力量还是能派得上用场。还有皇帝经常批阅奏折,有时处理政务到很晚,太监的服侍不会影响皇帝,而且次日精力充沛。
太监为何需要净身才能进宫?其实这个原因很单一,就是为了维护皇宫中的正常伦理秩序。封建社会,皇室的血脉必须纯正,宫中只能有皇帝一个男性,太监进宫前必须要净身。这样既能保证皇室血脉的纯正,又能拥有宫女所没有的特性。
大多做太监的人都是为了生计,基本上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往往也有个别为了自己理想而自宫或者甘愿成为太监的,比如魏忠贤等人。清朝时期,宫中每年大约需要一百多个太监,年年如此。
既然有需求,有人就会为了生计去净身。古代净身后的存活率仅有一半,许多人为了进宫当太监而失去了生命。净身前,需要与净身师傅签合约。目的有二,一是告诉你不能保证存活率,二是希望与你共享荣华。
净身的人最痛苦的阶段就是做完手术的几天,至少要二天都不能正常小解,通常是通过一个自制的玉米骨软进行导尿。更悲惨的是,没有插管导尿的,尿水喷出来,溅到伤口处,那真是一种痛不欲生。
净身的人往往是被五花大绑,因为这项手术极为痛苦,脚和手必须要绑紧。防止手术前后手乱动,否则手上的细菌会使伤口感染,甚至会因此丧命。用来止血和止痛的东西就是石灰水熬,一般都是一刀下去,立即晕厥。
净身后的伤口是用苦猪胆糊起来的,主要用来消炎。能熬过一星期的,基本上就没有大的问题了。净身后的东西会被留在净身师傅处,赎回这些东西就成了太监一生中最大的愿望,这还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赎兰”。
太监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来说,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也有可能因此飞黄腾达,但净身期间所受的痛苦和所冒的风险,并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太监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群体,起源于先秦时期,比帝王史还要久远。到了清王朝覆灭之后,溥仪把绝大部分太监驱逐出宫,这标志着再也不会有人被阉割成为太监,太监也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那么人们不禁好奇,太监是因何出现的呢?
当然是因为有这个需求,有需求才有供给的嘛。
太监比宫女能干力气活

宫女毕竟是女流之辈,做女工伺候人的事不是问题,但是一旦要肩扛手提便显得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这个时候太监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运用他们“男子”的魄力与气概,干着比宫女稍重的力气活。
太监“安全”
太监安全指的是皇帝可以放心地让太监进入后宫和宫女一起伺候嫔妃,不用担心他们会“秽乱宫韪”了。
这是因为古代后宫佳丽三千,而皇帝却只有一个,精力有限的他自然无法做到雨露均沾,难免有独守闺房,寂寞难耐的妃子,要是这个时候派一个“真男人”去照顾他,皇帝的头上很可能会长出“青青草原”,而丧失生育能力的太监就正好打消了皇帝的这一疑虑。
太监不男不女,正好可以满足皇帝与妃嫔的要求
太监已经被阉割,可以说是是个半男半女的人了。他在皇帝面前可以表现出他“女性化”的一面(皇帝处理国事有时候心情烦躁,太监这个时候就可以发挥他“女性”的魅力,翘着兰花指,用他那女性的温柔音调来劝解,自然事半功倍)。
而在嫔妃身边就可以发挥发挥他“男性”的一面,让小主瞬间感觉到很man的男性之力!
总的来说,太监可以起着调和阴阳的重要作用。
在古代中国,人权的概念十分模糊同时也不被重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建制度下人权以其所在等级作为前提,甚至在元朝时,杀死一名“南人”,还需要赔偿一定数量的财物,有时甚至是一头驴,所以在古代社会太监的产生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条件与土壤。
然而最早的太监却非是被阉割,而是自宫,春秋时齐国有一人名作竖刀,为了博取齐桓公的欢心,于是挥刀自宫,而后也的确得宠只是得宠之后做尽坏事,甚至最后将齐桓公饿死,不久之后东窗事发,被砍了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古时人们甚至将头发都看的如此宝贵,何况是男子的生殖器官,肯以此为代价换得权位荣华,也是令人啧啧称奇的。
后来阉刑普遍适用于战俘以及被征服部落的男童青年,阉割之后送进宫中做太监,明代初期,元朝势力继续割据云南,朱元璋派大将蓝玉南下征讨,战后11岁的马和被俘虏,而后被阉割作为秀童在宫中留用,这就是之后闻名天下的名宦三宝太监郑和。而为何要在宫中使用太监,这就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在古代宫廷生活中,许多体力工作宫女无法完成,皇帝妃嫔众多无法雨露均沾使用健全男性有着极大的风险,同时为了保证政权的稳定防止谋朝篡位,使用不可能拥有子嗣的太监作为宫中的服务人员更是上上之选,故宫中使用太监作为劳力选择,不但对敌对势力有着震慑的作用,同时也对政权的稳固和后宫生活的便利提供了保障。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中国史上哪个职业是,爸爸听了会生气,自己听了会哭泣,女人听了会嫌弃?
你了解太监吗?很多人觉得,男当太监就和女混青楼差不多,都是因为迫于生计,才沦落到割丁丁的地步。
如果你也认为,太监是个遭人唾弃的职业,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明明在古代,太监这个职业,真的是火火火火火爆了好么!
太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按理说中国传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为什么会有这种断子绝孙的买卖呢?都说古代帝王都有后宫三千佳丽,其中这里面不只有娘娘小主,还包括了照顾她们起居饮食的宫女。
皇宫这么大,住的人也多,什么洗碗,做饭,洗衣服,陪睡觉…的简单琐碎活宫女还做得来,但是粗重体力活没人干啊?于是就有了“太监”的诞生。
最重要的是,皇帝嘛,除了钱多就是老婆多,太监的出现可以,有效防止让皇帝戴绿帽子。
“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周礼》
唐朝以后,才有了太监这一称呼,唐朝以前统称宦官,又称寺人、阉人等,据说太监被割掉的小宝贝,要油炸保存,然后用净身契约包好,最后再用大红布包好扎紧,挂到房梁上,这叫做红布(步)高升,预祝太监以后福气一直来,步步高升!
太监不是你想当,想当就能当
在明朝和清朝,太监是一门相当抢手的职业,不仅包吃包住,五险一金,还能升官发财,相当于拿到了24K金饭碗啊,比如说王振、魏忠贤、冯保等,哪个不是位高权重,权倾朝野。
太监得势的时代,民间往往相应掀起“自宫潮”每年都会有上千人排队切丁丁,许多有钱人家的儿子也忍痛自宫,以图仕进。
一般来说,人民币玩家都是请医生切,普通玩家就只能自己动手。根据史册记载,曾经有个村庄,有少年不到1200人,其中970多个人都被父母阉割了,准备进宫为皇家服务。
“南海户净身男九百七十余人复乞收入。”——《中官考十》
那是不是只要切掉丁丁,就能当太监?想得美!太监行业竞争之激烈,100个阉人里,也就只有几个能当上太监,录取率仅达3%-5%,而且太监职位和现在公务员一样,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能等上一任退休,才会招下一个太监。
太监到底有没有性生活?
对于太监而言,不管是成年后阉割,还是从小就净身,即使没了工具,欲望也不会说没就没,在肾上腺素的作用下,太监体内依然可以产生性激素,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就曾自述。
那问题来了,太监是怎么解决欲望的呢?
最常见的办法,就是和普通男人一样:上青楼,明代八卦杂志曾报道过一个事件:某太监因拖欠妓女嫖资,企图一躲了之,逼得妓女女扮男装闯进府邸追债,何其不要脸!
“比来宦寺,多蓄姬妾。以余所识三数人,至纳平康歌妓。今京师坊曲,所谓西院者,专作宦者外宅。”——《万历野获编·宦寺宣淫》
当然除了爱情买卖以外,太监也有真感情,他们会和宫女处对象,彼此照应,排遣寂寞。
另外在避孕措施有限的年代,除了妓女和宫女,有些没有净身干净的太监,还格外受到后妃们欢迎。
“太监在宫闱中,常与嫔妃相通,其阉割未尽者,尤能欢娱,嫔妃争相罗致。”——《河间见闻录》
由于人们对于太监行业趋之如骛,导致越来越多人“无鸟一身轻”,朝廷不得不明令禁止私自阉割。
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代,从明朝到清朝,走向辉煌时期,直到辛亥革命,皇朝覆灭,太监这一荒唐的职业,才终于彻底废除。
【喜欢作者的清奇文风和脑洞漫画,欢迎关注:朕说】
首先纠正一个概念,“太监”这个词并不是古代宦官们的统称。“太监”是宦官群体的首领,是宦官中最高的官职,下面有中监、少监等等,最基层的太监只能叫火者、长随等。能做到太监的,已经是宦官群体中最顶级的成功人士了,是无数宦官的偶像。在古代口语中,一般将宦官们称作“公公”、“老公”,高级别的宦官可能被称为“内相”,总之,太监不是宦官群体的统称。
而古代为什么会有太监,这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为了皇帝的一己私欲,可以践踏成千上万人的基本人权,把他们变成不男不女的残疾人。
太监存在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不给皇帝带绿帽子。

皇帝的后宫里人多,活多,可是光依靠女人,肯定是干不过来的,尤其是体力活。那么在后宫里填充男人呢?
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古代皇帝的妃嫔非常多,整个后宫从理论上基本都是皇帝的奴隶,有很多妃嫔,从入选皇宫到白首去世,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皇帝一面。《阿房宫赋》里说,“有不见者,三十六年”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的老婆太多,皇帝本人照顾不过来,如果在后宫里填充男人,那么难免会给皇帝戴上一顶鲜艳的帽子。
普通人被戴绿帽子都受不了,何况皇帝乎?
更何况,人家皇帝家里是有皇位要继承的。如果后宫出现一个孩子,不是皇帝的种,皇帝本人又不知道,那岂不是皇位有可能落到别人手里?
所以,皇帝的后宫是绝对不许出现男人的。很多影视剧里显示皇帝在乾清宫里睡觉的时候,外面还有很多的带刀侍卫。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侍卫也是男人,不可能进入后宫。
不过例外也是有的,百密一疏,历史上也有一些“假太监”成功混入过后宫。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时期的嫪毐,这个假太监在吕不韦的安排下成功假扮成太监进入后宫,与秦始皇的母亲通奸,居然还生了两个儿子。后来嫪毐本人被秦始皇车裂,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妹全部被秦始皇乱棍打死了。
太监对皇帝比别人更忠诚
虽然历史上流传的太监形象,基本没有正面形象,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的是,太监对皇帝远远比文臣武将更忠诚。
为什么?因为太监没有后代,无私。
中国人讲究福泽子孙,太监没有后代,攒下再大的家业又留给谁呢?如果要造反争皇位,皇位没有继承者,自己又图什么呢?
所以虽然历史上汉、唐、明都曾经出现过大量的权势滔天的太监,却从来没有哪怕任何一个太监想当皇帝。原因一是没有继承者,二是世人也不会支持一个太监做皇帝。而太监则不可能另投他处,因为天下只有一个皇宫,皇宫里只有一个皇帝,太监的一切权力,都是依附于皇帝身上的。
由于这层关系,皇帝对太监群体的信任程度远远超过对臣子的信任。汉武帝时期,太监开始参与到政治事务中。在东汉时期,由于几位皇帝年龄都很小,太监们简直充当了养父的地位。
由于信任太监,皇帝们会把一些最机密最重要的事情交给太监去做,举两个例子——监军,和批红。
看影视剧中,监军的人一般都是太监,往往是反面角色,可是大家应该想想,皇帝知不知道监军太监有很大负面影响呢?为什么一定要派监军太监呢?
因为古代的武将,经常奉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论,只要远离了中央,就很有可能脱离控制。武将脱离控制的后果,对于皇帝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皇帝需要在军中保持一种存在,需要让武将时时刻刻感受到皇帝的“光辉”,监军太监,就等于是皇帝在武将身边安排的监控摄像头,一举一动都别想逃过皇帝的视线。
在唐朝时期,有战争的时候,太监会跟随军队出征。而在明朝,监军太监已经成为了定例,哪怕没有战争,驻扎在各地的军队也有监军太监。
虽然很多人认为这些太监只会坑害贤良帮倒忙,然而一个事实是,明朝灭亡的最后一天,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那天,明朝满朝文武基本都投降了,京师三大营都投降了,整个北京城抵抗到最后的,只有太监,最后陪着崇祯帝一起死的,也是太监。
太监其实过的很苦

虽然在一般人眼里,太监都是一种迫害忠臣,谄媚皇帝的样子,但其实这样的太监在太监总体中只占极少数。
绝大多数的太监。一辈子忙忙碌碌,为皇帝劳动的一辈子,什么都得不到。老了被赶出宫去,只有一笔微薄的补偿,还无儿无女。没有人抚养,太监们只能自己报团取暖。
典型的例子就是,太监们连百姓的墓地都不能享用,太监们死了想入土为安,只能自己找地方。北京西北有一块地,在清朝的时候专门用来埋葬太监。在清朝的时候,太监也被称为“中官”,所以这个地方过去叫“中官村”,后来政府觉得不好听,给改成了“中关村”,成为了现在中国的科技中心之一。
而太监的来源,也基本都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大部分是战俘的孩子,犯人的孩子,还有一些是犯了法被判处阉割的。极个别的人为了混口饭吃,也会自宫,比如魏忠贤。
阉割的过程极为痛苦,这种特殊的外科手术需要专业人士负责,在古代有一些家族专门为皇宫负责阉人。即使有专业人士负责,阉割也如闯鬼门关一般,有很大几率中途死亡。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也想用太监,可是由于阉割技术不过关,阉掉的两百多人都死了,让洪秀全一筹莫展。最终洪的天王府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只有女人的“皇宫”,所有的警卫、劳动都有女人负责,很多女人被洪奴役至死。
封建社会,真他娘的黑暗啊!
又到说干货的时间了。愿意了解的就来吧,别错过了。
我们以为太监制度的发明是为了保证皇家的血统,其实不是。只能说阉割文化后来被王室使用了。
要了解太监制度必须了解阉割文化的由来。古代中国曾经分裂为两个派别、两个集团。也就是帝尧和帝舜的分别或者阐教和截教的分别。在西部则是匈奴与东胡、突厥的分别。在中东古埃及是闪米特与含米特的分别。在西方则是斯拉夫与日耳曼的分别。因为帝尧集团是黄种老三支系苗蛮、老大极北基因支系和白种以扫熊族的联姻组合。帝舜集团则是沿海黄种老二支系与日耳曼祖先的组合。
帝尧集团宗教上图腾公鸡,帝舜集团宗教上图腾是龟。所以两个集团战争有一个首要的手段就是消灭对方的宗教风水,所以帝舜集团会割帝尧集团公鸡崇拜者的头颅,猎头习俗就是这么来的。因此帝尧集团有了刑天这个无头战神,还有饕餮这个无头羊的形象。意思是割了对方特定人的头,如果不服还可以再战,服了就要按胜利方要求一分为二远走。所以屈原在《离骚》里说彼尧舜之耿介兮,既尊道而得路。
帝舜集团是龟崇拜,也就是男性生殖器崇拜。所以帝尧集团对帝舜集团打击的手段就是阉割。最著名的那个被阉割者是冥神。古埃及冥神就是被阉割过的。希腊神话里则说成了冥神的祖辈被父辈阉割。汉语阉割一词其实就是指向炎帝,炎帝就是指帝舜这个体系。舜字甲骨文都有一个炎字部首。阎王也是出自炎帝体系。有些媚洋学者不做任何考证就把阎王说成印度来的。事实是印度教、佛教基础文化全部是古中国文化。
黑白无常指的就是白种日耳曼和黄种黑帝,黑帝的意思是黄种在古代统领着多种黑人。白无常高十四尺,与埃及冥神被肢解为十四块完全对应。也就是说第一代冥神可能是指白无常。最大可能是撞倒不周山的共工,绿色是其代表色。太监被叫做公公有可能与共工有关。就是说第一代太监是共工。至于最特定的群体这里不说了。此族至今被十四这个数理牢牢的栓着,很神秘。帝舜大禹所执的两叉戟正是希腊冥神手中的两股叉。
大禹
希腊冥神哈迪斯
古代,一个宫殿很大,各种事情也比较多,需要各式各样的人,宫女、守卫、杂役、太监等等,我想之所以出现太监这一类职业,或者叫人群的话,也是顺应发展,自然的产物,和哪个朝代,哪个皇帝当政,关键不大。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1】需要一类人来承担体力活,重活。
虽然太监,已经不能在生理意义上,不能称之为男性,其雄性特征也消失殆尽,偏向于女性化。但是,比起宫中的那些柔弱的小宫女,他还是强壮的,可以干一些搬桌子、抬骄子、挪花盆、背人等一系列需要力气的事情。
所以,我认为这是第一个原因,即需要干宫中日常生活中女性完成不了的需要一定体力的工作。当然,这个排除那种大修的、大劳动量的重活,那种宫中有专门的杂役等负责。
【2】男女有别,后宫多是女眷,只有太监才能方便进出。
太监这一类人,从生理上已经没有了男性的能力,从心理上也没有了男性的想法,所以,只有他们进出皇宫,整个皇族才是放心的。要不然,后宫那么多女眷,很容易出现伤风败俗的丑闻,让皇家蒙羞。
所以,宫中需要太监这样的人,进出于各个宫殿,既很好的满足了日常事情的处理,又免去了一些担忧和疑虑。
【3】可被利用,用于牵制朝臣和皇亲国戚。
当然,这个并不是古代,太监出现的主要原因,只是因为它的出现,最终在历史中占有了很重要的角色。其实,每个皇帝也不容易,他也知道自己的周围人中,有不少心怀鬼胎,万一不小心自己就有可能被废除甚至丢失性命。所以,当一个皇帝上了朝廷,要各种厚黑官场手段,防止官员们结党营私形成威胁自己的势力。下了朝堂,他还要不断打压各个后宫背后的宗族势力,盘根错结的外戚势力,在历史上垄断皇权的也大有人在,所以,皇帝要想办法打压他们。
管朝臣、治外戚,皇帝多累啊,所以,此时,历史上各个皇帝就需要第三股势力,即宦官势力,来帮助皇帝,去维护他的皇权,可以说,太监势力一般对皇帝是很忠诚的,没有后代没有后顾之忧只求得到皇帝赏识的他们为了皇帝甘愿去当马前卒,去攻击、敲打、甚至直接干掉影响皇权的人,这一点锦衣卫就是到了极致的利用案例。
所以,我认为,自古代起,一个是需要有力气的不同于弱女子的人在宫中,一个是为了宫中女眷的方便以免皇室丑闻的出现,再就是皇帝需要太监势力帮助自己对抗朝臣和外戚,三个主要原因,决定了太监这个群体的出现。
在古代封建王朝里,每个朝代几乎都有太监宦官的存在,并且有的宦官因为皇帝的宠信,以至于有很太监在新皇继位后,有很大的权利。
太监有了权利就开始胡作非为,霍乱朝政,著名有秦朝的赵高,东汉的宦官很多,著名是十常侍,明朝的魏忠贤等。
当然名声好的也是有的,比如被尊为纸神的蔡伦,和明朝的郑和等。
那皇宫里为什么每朝每代都有太监呢?
首先,皇宫里,除了皇帝和年幼的儿子是男子外,多数都是宫女,而宫里要是有一些体力方面的活,女子多少是不方便的,效率也低,就需要男子。
其次,皇帝的妃子更多,根本不可能都照顾的到,但是也不能让这些妃子乱来,不然皇帝的颜面就没有了。这些男子进宫后,皇帝肯定不放心,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这些男子不能为非作歹。
最后,就出现了太监这一群体的人。皇帝也不会担心他们淫乱后宫了。
所以,在古代封建王朝里,皇宫里都会有太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