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热线讯: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淮夷部落时已然华夏农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是江淮腹地米粮仓,人间天河“淠史杭”成就了六安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的功能定位;
这里是皖西大别山重点生态功能区,盛产的粮油棉麻丝茶菜果药等更有绿色品质……
喜看稻菽千重浪,岁物丰成酿金秋!在广袤无垠的皖西大地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点燃农民新希望,一片片新农田绿意葱茏,田间道路、硬化沟渠纵横交织,宛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大自然造化的背后隐含着规律,不断探索的轨迹印证着孜孜求索的脚步——
“十二五”末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之后,六安市以土地整治为平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国土局发挥牵头部门作用,细化“十三五”规划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2016年,六安市国土系统选择集中连片、土地平整度好、机械化耕作潜力较大的区域作为高标建设项目区,覆盖全市50个乡镇102个村,亩均投资1000元,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田20.11万亩,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别,新增粮食产能2011万公斤,农业纯收入人均增加1064.1元。一些昔日抛荒地如今成了香饽饽,吸引了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租用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加速了大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给力”渐次缩小城乡二元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重新定义美好生活白鹭归来焕新居
2017年,六安市推动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升级,促进山水林田路村湖生态保护修复,站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建设生态六安、美丽六安的高度谋划和推进高标田建设,其中国土部门立项31个,建设规模14.55万亩,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今非昔比。王截流乡地处霍邱县城西湖行蓄洪区,农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为寻求标本兼治,新建硬化道路28.91公里,硬化灌排沟渠47.19公里,新建、改建节制闸、分水闸、桥涵等379座,整体改善了机械耕作条件和生态环境。
市有关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通盘谋划、分类实施、资源共享,相关部门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融为一体,借助科技成果改善土壤质量,牵头部门筹谋“1+N”,将高标田规划与粮食主产区的功能定位相结合、与土地整治项目相结合、与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相结合、与村庄环境整治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和特色村镇建设相结合、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复垦相结合……突出“全域规划、精细设计、综合整治”,实行“统一项目规划、统筹建设资金、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监管考核、统一上图入库”,加强与财政、发改和农业等部门对接联动,从“各炒一盘菜”到“共办一桌席”,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在整合资源中的综合效益,达到了实施一项工程、改变一片生态、富裕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舒城县在红光村项目实施过程中,将生态、人文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理念渗透到细节,修建渠道时用多孔预制板铺砌护坡,让土壤更透气,小花小草因“孔”而出……沃野阡陌稻花香,重整田畴惠民生,全村230户1100人入住配套齐全的新安置点,消失多年的白鹭又重新飞回该村栖息,生产集约、生活宜居、生态优美的“三生”家园重新定义美好生活。